[发明专利]树脂组合物及由其形成的膜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19004.0 | 申请日: | 201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3117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01 |
发明(设计)人: | 滨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曹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23/04 | 分类号: | C08L23/04;C08L45/00;C08L6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沈雪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组合 形成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耐冲击性优异、且保持高的透明性的含有环状聚烯烃及乙烯系聚合物的树脂组合物。本发明提供一种树脂组合物,其含有环状聚烯烃(A)5~95重量份、及满足下述特性(a)~(d)的乙烯系聚合物(B)5~95重量份((A)及(B)的合计为100重量份)。(a)密度为930~960kg/msupgt;3/supgt;。(b)MFR为0.1~15.0g/10分。(c)在利用凝胶渗透色谱法的分子量测定中示出2个峰、且重均分子量(Mw)与数均分子量(Mn)之比(Mw/Mn)为3.0~7.0的范围。(d)在分子量分级时,在Mn为10万以上的级分中,每1000个主链碳原子数具有0.15个以上长链支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树脂组合物及由其形成的膜。更详细而言,涉及适于用于输液、食品包装的医疗用膜或构件及食品用膜或构件的树脂组合物及由其形成的膜。
背景技术
对包装药液、血液等的医疗用膜或构件及包装食品的食品用膜,要求用于目视确认异物的有无的透明性、以及内容液或内容物中的有效成分的防散失性等。
以往,在满足这些性能的医疗用膜及食品用膜中使用聚烯烃树脂、环状聚烯烃树脂,但由于环状聚烯烃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室温以上,因此,存在仅由环状聚烯烃形成的膜会因冲击而出现裂缝等问题,在耐冲击性的方面存在问题。
因此,对膜的材料,开发了各种在环状聚烯烃中混合有聚乙烯、聚丙烯等线性聚烯烃或苯乙烯嵌段共聚物、异丁烯共聚物等的树脂组合物,提出了使用了含有环状聚烯烃和线性聚烯烃等的树脂组合物的医疗用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4。)。
由环状聚烯烃树脂与聚乙烯系树脂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的膜存在透明性等降低等问题。另外,由环状聚烯烃树脂与聚丙烯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的膜存在在低温下的耐冲击性降低等问题。另一方面,由环状聚烯烃树脂与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或异丁烯共聚物等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的膜存在膜的成本上升等问题。因此,期望改良环状聚烯烃树脂的耐冲击性的树脂的开发。
另外,近年,在医疗用容器领域中,大量使用可实现多个成分的分离收容、和将使用之前的上述多个成分在容器内混合的处理的多室容器。对于这样的多室容器,重要的是赋予可形成用于将相邻的收容部间隔离的易剥离密封部的热封温度范围广的易剥离密封性。
为了赋予易剥离密封性,提出了多层膜。对多层膜要求满足易剥离密封性、透明性、对加热杀菌处理的耐热性等多种物性的设计。
作为这样的多层膜及使用了该多层膜的容器,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密封层中使用含有环状聚烯烃和线性聚烯烃的组合物的医疗用多室容器。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在密封层中使用组合物的医疗用多室容器,该组合物含有环状聚烯烃和嵌段共聚物,该嵌段共聚物由乙烯基芳香族烃聚合物嵌段(a)、以及乙烯基芳香族烃/氢化共轭二烯共聚物嵌段(b)构成,且具有(a)-(b)-(a)表示的结构。
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一种在密封层中使用含有环状聚烯烃、和苯乙烯系聚合物嵌段与异丁烯聚合物嵌段的嵌段共聚物的组合物的医疗用多室容器。
在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一种在密封层中含有使用2种密度不同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组合物的药液袋。
在专利文献6中公开了一种在密封层中使用含有直链状聚乙烯和丙烯均聚物的组合物的药剂容器。
由环状聚烯烃树脂与聚乙烯系树脂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的膜存在透明性等降低等问题。另外,由环状聚烯烃树脂与乙烯基芳香族烃聚合物、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或异丁烯共聚物等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的膜存在膜的成本上升等问题。另一方面,由2种密度不同的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的膜存在对加热杀菌的耐热性不足等问题。另外,由含有直链状聚乙烯和丙烯均聚物的树脂组合物形成的膜存在透明性不足等问题。因此,期望具备易剥离密封性的树脂的开发。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曹株式会社,未经东曹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190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