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低温加热固化型结构用粘接剂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21061.2 | 申请日: | 2018-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61981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3 |
发明(设计)人: | 牧野大辅;铃木敦彦;村地勇佑;麻川元康;冰室雄也;山本研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施敏打硬株式会社;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9J163/00 | 分类号: | C09J163/00;B62D65/00;C09J11/04;C09J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创世宏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93 | 代理人: | 崔永华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温 加热 固化 结构 用粘接剂 组合 | ||
本发明提供一种低温加热固化型结构用粘接剂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组合物的汽车结构体的制造方法,该粘接剂组合物能够在低温且短时间内进行固化,改善开放式放置后的槽缺陷,防锈性、耐腐蚀性、耐喷淋性、以及作业性优异。该粘接剂组合物为一种低温加热固化型结构用粘接剂组合物,其包含:(A)环氧树脂、(B)微囊化的固化剂、(C)吸湿剂、(D)粘度调整剂、以及(E)稳定剂。合适的是,该(C)吸湿剂为氧化钙,包括表面处理品和表面非处理品两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对汽车的车体、部件等进行结构粘接来制造汽车结构体的低温加热固化型结构用粘接剂组合物。
背景技术
以往,用于对汽车的车体面板、车体部件等进行接合来制造汽车结构体的结构用粘接剂组合物被广为人知。
因为对于固化需要高温下的加热的粘接剂组合物进行高温下的烘烤,所以经济性差,需要基材的耐热性,产品恐怕会产生因热而导致的劣化等问题。另外,在适用于汽车结构体中温度难以上升的部位的情况下,恐怕会产生因加热不足而导致的固化不良。由此,要求一种能够低温烘烤的低温固化型的结构用粘接剂。作为实现低温固化的方法,可列举出将低温固化型的固化促进剂配合于粘接剂中的方法。例如,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种粘接工艺方法,其中,使用使脂环式二胺与(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加成聚合而得到的潜伏性环氧固化剂,在60~120℃下进行热固化来进行粘接。
另外,在粘接剂的涂布工序中,考虑到粘接性以及密封性,以通过焊接工序的夹压而从接合端部与被接合部的间隙溢出一些粘接剂的方式对涂布要领进行设定。所涂布的加热固化型粘接剂利用干燥炉的热进行固化,因此在干燥炉移动中从常温(例如20℃)升温至固化温度(例如150℃)的期间,在所谓的粘接中期,具有粘接剂的粘度暂时降低的物性,因此粘接剂的溢出部以与接合端部和被接合部的叠合部分隔离的方式向外侧流动,恐怕会因该溢出部的移动而发生槽缺陷。若发生槽缺陷,则电沉积涂层恐怕会断裂而生锈,因此要求一种不产生槽缺陷的粘接剂。作为实现上述效果的粘接剂的条件,专利文献2公开了将温热时的复数粘度的最低值设为200Pa·s以下。
一般而言,以环氧树脂作为主成分的粘接剂中的固化促进剂通过以固体的形态存在于环氧树脂内来保有潜伏性。固化促进剂受热而熔融,与环氧树脂接触而促进固化反应。但是,低温固化型的固化促进剂因水的夹存而也促进与环氧树脂的反应,因此,若粘接剂吸湿,则会增粘。若增粘,则加热时的最低复数粘度也会上升,因此存在如下问题:粘接剂以与接合端部和被接合部的叠合部分隔离的方式向外侧流动,因该溢出部的移动而发生槽缺陷,电沉积涂层被切断,防锈性恶化。在汽车的制造工序中,有在涂布粘接剂后、贴合前进行放置(在本申请说明书中称为开放式放置)的情况,在此情况下,特别是在加热固化后,会发生槽缺陷,耐腐蚀性恶化。
另外,在汽车制造组装生产线中的喷淋工序中,初始粘度小的粘接剂恐怕会被喷淋吹飞。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0-28175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17252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现有技术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低温加热固化型结构用粘接剂组合物以及使用该组合物的汽车结构体的制造方法,该粘接剂组合物能够在低温且短时间内进行固化,改善开放式放置后的槽缺陷,防锈性、耐腐蚀性、耐喷淋性、以及作业性优异。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低温加热固化型结构用粘接剂组合物包含:(A)环氧树脂、(B)微囊化的固化剂、(C)吸湿剂、(D)粘度调整剂、以及(E)稳定剂。
合适的是,所述(C)吸湿剂为氧化钙,包括表面处理品和表面非处理品两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施敏打硬株式会社;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未经施敏打硬株式会社;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210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