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感光性元件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21373.3 | 申请日: | 2018-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62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吉田英树;向郁夫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立化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F7/09 | 分类号: | G03F7/09;G03F7/004;G06F3/041 |
代理公司: | 72002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白丽<国际申请>=PCT/JP2018/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膜 破泡 感光性树脂层 感光性元件 | ||
本发明的感光性元件具备支撑膜和设置在支撑膜的一面上的感光性树脂层。在一面中,破泡痕的密度为6个/0.25m2以下,并且破泡痕的直径为4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感光性元件。
背景技术
在笔记本电脑及电视等大型电子设备、汽车导航装置、手机、便携式音乐播放器及电子字典等小型电子设备以及OA/FA设备等的显示设备中,使用触摸面板(触摸传感器)。触摸面板配置在显示设备上,与显示设备一起使用。触摸面板配置在触摸输入面(传感区域)上,具备用于检测触摸位置的电极。该电极由ITO(Indium-Tin-Oxide,氧化铟锡)等透明导电电极材料形成,以使得不降低由显示设备显示的图像的可见性。
触摸面板具备用于将触摸位置的检测信号传送至驱动用电路的金属布线。金属布线配置在传感区域的周围区域(边缘区域),一般来说由导电性高的铜等金属形成。对于这种触摸面板,有时水分及盐分等腐蚀成分会从接触于触摸面板的指尖侵入至触摸面板的内部。此时,有可能发生金属布线腐蚀、传感区域的电极与驱动用电路之间的电阻增加,或者金属布线断线。
专利文献1及2中公开了触摸面板用电极的保护膜。该保护膜通过对感光性树脂层进行曝光及显影而设置在所需的位置上。专利文献3~5中公开了具备支撑膜和形成于支撑膜上的感光性树脂层的感光性元件。根据该感光性元件,可以通过热压接将感光性树脂层配置在规定的基材上。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7033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23258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7-253666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5-99647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11-1336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触摸面板用电极的保护膜有时不仅设置在边缘区域上,还设置在传感区域上。因此,触摸面板用电极的保护膜优选与配置于传感区域的电极同样,不会阻碍由显示设备显示的图像的可见性。
近年来,触摸面板的用途扩展到智能手机及平板终端等。对于搭载于智能手机及平板终端等的触摸面板,要求以高于以往的水准不阻碍可见性。但是,对于构成触摸面板用电极的保护膜的感光性元件,有时在制造工序等中会产生缺陷。因此,期待对因缺陷的存在导致的图像的可见性降低进行抑制。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在应用于触摸面板用电极的保护膜时可以抑制图像的可见性降低的感光性元件。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本发明一个方面的感光性元件具备支撑膜和设置在支撑膜的一面上的感光性树脂层,在一面中,破泡痕的密度为6个/0.25m2以下,并且破泡痕的直径为40μm以上且100μm以下。
支撑膜的一面中的破泡痕成为设置于该一面侧的感光性树脂层中的转印痕的要因。然后,当将使用了形成有转印痕的感光性元件的保护膜应用于触摸面板用电极的保护膜时,通过肉眼即可识别的转印痕有可能导致图像可见性的降低。根据本发明一个方面的感光性元件,通过破泡痕的密度满足上述范围,即便是全部破泡痕形成了感光性树脂层中的转印痕,也易于将每个现存的代表性尺寸的显示装置中的转印痕的数量抑制在小于1。另外,通过破泡痕的直径满足上述范围,可以抑制转印痕对于可见性的影响。因此,根据该感光性元件,当应用于触摸面板用电极的保护膜时,可以至少抑制由支撑膜的一面的缺陷所导致的图像的可见性降低。
另外,破泡痕的直径可以是破泡痕的长径,也可以是破泡痕的外切圆的直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立化成株式会社,未经日立化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213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