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21440.1 | 申请日: | 2018-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763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1 |
发明(设计)人: | 伊藤安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13/631 | 分类号: | H01R13/631;H01R12/91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梁霄颖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本发明提供在与对象侧连接器嵌合时,能够吸收错位及倾斜的连接器,且能够抑制连接器的大型化。连接器(20)的可动触头(28)具有上侧触点(300、320)、下侧触点(302、322)、上侧夹持部(304、324)、下侧夹持部(306、326)、上侧弹簧部(342)、下侧弹簧部(344)和两个连结部(312、332)。上侧触点(300、320)和下侧触点(302、322)通过上侧弹簧部(342)和下侧弹簧部(344)的弹性变形可彼此独立地移动。第二位置(P2)的上侧弹簧部(342)的上侧第二宽度(WU2)比第一位置(P1)的上侧弹簧部(342)的上侧第一宽度(WU1)小。第二位置(P2)的下侧弹簧部(344)的下侧第二宽度(WL2)比第一位置(P1)的下侧弹簧部(344)的下侧第一宽度(WL1)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特别是涉及与母线连接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连接器,具有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连接器。如图30所示,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连接器80包括固定侧壳体82、固定侧触头84、可动侧壳体86、可动侧触头88。固定侧触头84固定于固定侧壳体82。可动侧壳体86向与嵌合/脱离方向F和横向Y正交的方向可滑动地组装于固定侧壳体82。不仅参照图30,还参照图31时,可动侧触头88具有与固定侧触头84接触的第一接触部882和与对象侧触头92接触的第二接触部884。第一接触部882总是与固定侧触头84接触。连接器80与对象侧连接器90嵌合时,第二接触部884与固定于对象侧壳体94的对象侧触头92接触。根据这种结构,连接器80与对象侧连接器90嵌合时,即使在两连接器80、90间具有错位,也能够通过可动侧触头88的倾斜吸收该错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607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专利文献1的连接器也能够吸收对象侧连接器绕沿着嵌合脱离方向F延伸的旋转轴稍微旋转的状态那样的倾斜。但是,存在为了通过可动侧触头的变形允许这种对象侧连接器的倾斜,不得不增大连接器的尺寸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与对象侧连接器的嵌合时,能够吸收错位和倾斜的连接器,且能够抑制连接器的大型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其具有固定触头、固定壳体、可动触头和可动壳体。
所述可动壳体具有开口部。
所述可动壳体以在上下方向上可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固定壳体。
所述固定壳体和所述可动壳体规定收纳部。
所述开口部与所述收纳部连通,并且在与所述上下方向正交的前后方向上向前方开口。
所述固定触头具有被夹持部。
所述固定触头固定于所述固定壳体而被保持。
所述被夹持部位于所述收纳部内。所述被夹持部在所述前后方向上向前方延伸。
所述可动触头具有两个上侧触点、两个下侧触点、上侧夹持部、下侧夹持部、上侧弹簧部、下侧弹簧部和两个连结部。
所述上侧弹簧部可弹性变形。所述上侧弹簧部支承所述上侧触点和所述上侧夹持部。
所述下侧弹簧部可弹性变形。所述下侧弹簧部支承所述下侧触点和所述下侧夹持部。
所述上侧触点与所述下侧触点在所述上下方向上分别相对。
所述上侧触点通过所述上侧弹簧部的弹性变形能够彼此独立地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214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