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式电子笔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21464.7 | 申请日: | 2018-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948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2 |
发明(设计)人: | 青木信也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和冠 |
主分类号: | G06F3/03 | 分类号: | G06F3/03;G06F3/046;H01R13/52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任天诺;高培培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式 电子 | ||
提供即使因水滴的侵入等而在充电用连接端子构件中产生电短路,内部电路也不产生故障的充电式电子笔。具备:蓄电元件;充电用连接端子构件,充电用接点部经由壳体的开口部而向外部露出;开关构件,设置于蓄电元件与充电用连接端子构件之间;及控制构件,通过相对于壳体位移来对开关构件进行开闭控制。控制构件相对于壳体能够位移成使充电用连接端子构件的充电用接点部经由开口部而向外部露出的第一状态和不使充电用连接端子构件的充电用接点部向外部露出的第二状态。在控制构件为第一状态时,开关构件将蓄电元件与充电用连接端子构件的充电用接点部电连接,在第二状态时,成为不将蓄电元件与充电用连接端子构件的充电用接点部电连接的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式电子笔。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便携终端中的输入单元而使用电子笔的情况增加。通过在电子笔与设置于便携终端的传感器之间进行信号的授受,在便携终端中,能够检测由电子笔的笔尖指示的位置。在电子笔与便携终端的传感器之间的信号的授受的方式中存在各种方式,尤其是电磁感应方式和静电电容方式经常使用。
在静电电容方式中,近年来,喜欢使用被称作主动静电方式的方式。该主动静电方式的电子笔在内部具备电源和信号发送电路,利用电源来驱动信号发送电路,将信号对传感器送出。另外,在电磁感应方式的电子笔中,也存在将各电子笔的识别信息、笔压信息通过蓝牙(注册商标)标准的无线通信手段而向便携终端发送的电子笔,需要电源。
作为这种电子笔的电源,除了使用干电池的电源之外,存在使用充电电池或大容量的电容器(例如双电层电容器)的蓄电元件的电源。近年来,考虑便利性,喜欢使用采用了能够充电的蓄电元件的充电式电子笔。
在对该蓄电元件进行充电的方式中存在各种方式,存在基于电磁感应方式的充电(无接点充电)、基于端子的接触的直接充电(接点充电)、基于专用连接器的直接充电(使用充电用适配器)、使用通用的USB(Universal Serial Bus:通用串行总线)连接器的充电等。电磁感应方式以外的方式只用设置连接器插头等充电用连接端子构件即可,因此比较便利地利用。
充电用连接端子构件具备充电用接点部,需要将用于与充电器连接的电缆的插头插入而使其与充电用接点部电连接,因此需要使充电用接点部从电子笔的壳体的开口部向外部露出。然而,若充电用连接端子构件的充电用接点部从开口部露出,则有时会因垃圾等异物进入而导致用于与充电器连接的电缆的插头难以插入。另外,在水滴附着于充电用连接端子构件的充电用接点部或者将电子笔掉进了水中的情况下,充电用连接端子构件的正侧端子与负侧端子之间电短路,可能会产生内部电路被破坏等故障。
于是,采取了在充电用连接端子的开口部安装盖且在使用该充电用连接端子时拆卸该盖的对策。然而,盖的安装、拆卸麻烦,并且在电子笔的使用时有时也会成为妨碍。而且,在盖与电子笔分体的情况下,必须考虑避免将该盖丢失。
因而,例如在专利文献1(US2016/0320868A1号公报)中提供了如下技术:将充电用连接端子的开口部设置于沿着电子笔的壳体的轴心方向的侧面,并且利用与设置于与笔尖侧相反的一侧的用于将电子笔保持于胸部口袋等的夹构件相邻的环构件来覆盖开口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US2016/0320868A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即使如上述的专利文献1的情况那样利用环构件覆盖充电用连接端子的开口部,由于在环构件与充电用连接端子构件之间存在间隙,所以也无法避免因水滴的侵入等而在充电用连接端子构件中产生电短路的故障。另外,以往,一般而言,充电用连接端子构件的充电用接点部是与蓄电元件始终电连接的状态,因此蓄电元件有时也会自然放电。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以上的问题点的充电式电子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和冠,未经株式会社和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214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