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脂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及光学部件的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21491.4 | 申请日: | 2018-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615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15 |
发明(设计)人: | 藤川武;福井贞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大赛璐 |
主分类号: | B29C59/02 | 分类号: | B29C59/02;G02B3/00;G02B3/08 |
代理公司: | 11105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薇<国际申请>=PCT/JP2018/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化性组合物 树脂成型品 模具 涂布工序 图案形状 微粒涂布 压印成型 制造 方式涂布 固化工序 模具涂布 接触角 附着 粒径 固化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在压印成型中,在对具有图案形状部的模具涂布固化性组合物时不易产生气泡的树脂成型品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树脂成型品的制造方法是通过压印成型制造树脂成型品的方法,其中,该方法包括下述工序:对具有图案形状部的模具的未涂布固化性组合物部分涂布相对于上述模具的接触角为50°以下的固化性组合物的、下述(1)的固化性组合物涂布工序等的特定的固化性组合物涂布工序;以及使涂布于上述模具的上述固化性组合物固化而得到树脂成型品的固化工序。(1)包括微粒涂布步骤的固化性组合物涂布工序,所述微粒涂布步骤中,以使附着于上述模具时上述固化性组合物的微粒的粒径为0.5mm以下的方式涂布所述固化性组合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树脂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及光学部件的制造方法。更详细而言,涉及通过压印成型制造树脂成型品的方法及使用该树脂成型品制造光学部件的方法。本申请主张于2017年3月27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7-061867号、日本特愿2017-061868号、日本特愿2017-061869号及日本特愿2017-061870号的优先权,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于以手机、智能电话为代表的便携电子设备,逐渐开始了通过搭载传感器、照相机来提高产品价值。小型化、轻薄化逐年发展,对于它们所使用的透镜等光学部件也要求更小型且更轻薄。对于这样的要求,以往,以往是通过利用注塑成型制造光学部件来应对的,但在注塑成型法中,对于小型化、轻薄化的应对存在极限。因此,压印成型技术作为替代注塑成型法的新的成型方法而备受关注(参照专利文献1)。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6666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通过压印成型来成型具有微细形状的树脂成型品的情况下,在所使用的模具上,设置有与树脂成型品的微细形状相对应的微细图案形状(图案形状部)。然而,本发明人等发现,在使用具有这样的微细的图案形状部的模具并通过压印成型来成型树脂成型品的情况下,在将形成树脂成型品的固化性组合物涂布于模具时,容易在固化性组合物中产生气泡(鼓泡)。上述气泡特别是容易在模具上设置的微细图案形状的凹部的底部附近(成型后成为树脂成型品的凸部顶端的部分)产生。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压印成型中,在对具有图案形状部的模具涂布固化性组合物时不易产生气泡的树脂成型品的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了该树脂成型品的光学部件的制造方法。
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发明人等为了实现上述目的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如下述(i)、(ii)、(iii)或(iv)地进行涂布,能够在对具有图案形状部的模具涂布固化性组合物时不易产生气泡:(i)将相对于该模具的接触角小的固化性组合物进行微细化地涂布于具有图案形状部的模具;(ii)使用相对于模具的接触角小且具有介电性的固化性组合物作为形成树脂成型品的固化性组合物,将该固化性组合物暂时涂布在导电性基板上,之后在导电性基板与上述模具之间施加电压,由此使涂布在导电性基板上的上述固化性组合物与模具的图案形状部接触而进行涂布;(iii)对表面被实施了润湿性改善处理的具有图案形状部的模具的未涂布固化性组合物部分,涂布相对于实施润湿性改善处理前的模具的接触角小的固化性组合物;或者(iv)在具有图案形状部的模具的该图案形状部中的表面经过了加温的未涂布固化性组合物部分,以稍高于上述模具的表面温度的温度涂布相对于该模具的接触角小的固化性组合物。本发明是基于这些见解而完成的。
即,本发明提供一种树脂成型品的制造方法,其是通过压印成型制造树脂成型品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工序:对具有图案形状部的模具的未涂布固化性组合物部分涂布相对于所述模具的接触角为50°以下的固化性组合物的、下述(1)~(4)中的一个以上固化性组合物涂布工序;以及,使涂布于所述模具的所述固化性组合物固化而得到树脂成型品的固化工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大赛璐,未经株式会社大赛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2149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流控制装置及拉伸膜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可径向收缩的纺织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