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流体分离元件和防伸缩板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21496.7 | 申请日: | 2018-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0591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6 |
发明(设计)人: | 下田真也;竹中正彬;片山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D63/10 | 分类号: | B01D63/10;B01D6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王潇悦;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体 分离 元件 伸缩 | ||
本发明的流体分离元件具有螺旋卷绕体、外侧壳体和防伸缩板,所述螺旋卷绕体是分离膜及原水流路部件卷绕成螺旋状而成的,所述外侧壳体设置于螺旋卷绕体的外周,所述防伸缩板设置于螺旋卷绕体及外侧壳体的两端部,防伸缩板至少具有第2环状部和第3环状部,所述第2环状部能够保持外侧壳体,所述第3环状部形成于第2环状部的轴向外侧,且由外径比第2环状部大的圆环构成,在第3环状部的螺旋卷绕体侧的侧面上具有一个以上的凹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合用于逆渗透装置、纳米过滤装置以及超滤装置、精密过滤装置等的流体分离元件。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海水淡化、半导体领域中的超纯水用途,进而在以一般的碱水用途、有机物分离、排水再利用等为代表的利用膜的透过水或浓缩液的各种流体分离领域中,使用分离膜的流体分离元件的使用正在迅速增加。
作为流体分离元件的形态,可举出使用了中空丝膜的形态、平膜的板框架型、螺旋型。其中,螺旋型的流体分离元件采用分离膜与透过水流路部件和原水流路部件一起绕集水管卷绕成螺旋状的构造。原水从流体分离元件的一方的端面供给,由分离膜进行处理。透过分离膜后的透过水从集水管取出,未透过分离膜的原水作为浓缩液从流体分离元件的另一方的端面排出。
通常,螺旋型的流体分离元件采用如下形态:通过由玻璃纤维和环氧树脂的纤维强化塑料(Fiber Reinforced Plastic(FRP))构成的外侧壳体来加固外周部,在轴向的两端安装有防伸缩板。
在流体分离元件的上游侧的防伸缩板存在被称为盐水密封件的密封构件,防止原水向流体分离元件的外侧壳体与压力容器之间的间隙内短路(short pass)。盐水密封件也可以是O型环等,但从向压力容器的装填性出发,大多使用U型密封件等。
在使用流体分离元件时,在压力容器中串联装填1~6根左右的流体分离元件来使用,将该压力容器设置于多个架上来应对大容量的处理。
作为现有技术,已知有如下流体分离元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为了防止流体分离元件的外侧壳体沿流体分离元件的轴向移动,在防伸缩板设置能够外插外侧壳体的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167420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在该构造中,即使能够抑制外侧壳体相对于防伸缩板在流体分离元件的轴向上移动,也不能抑制沿旋转方向移动。
在运转时外侧壳体相对于防伸缩板旋转时,螺旋卷绕体联动地旋转,有时会引起螺旋卷绕体构造的破坏、分离膜面的损伤。
本发明的背景的课题在于,在向流体分离元件供给原水时,抑制外侧壳体和防伸缩板在旋转方向上偏移。具体而言,其课题在于,在压力容器内装填流体分离元件进行运转的情况下,即使在向外侧壳体相对于防伸缩板旋转的方向施加力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外侧壳体的旋转。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流体分离元件由以下的结构构成。
(1)一种流体分离元件,具有螺旋卷绕体、外侧壳体和防伸缩板,所述螺旋卷绕体是分离膜及原水流路部件卷绕成螺旋状而成的,所述外侧壳体设置于该螺旋卷绕体的外周,所述防伸缩板设置于所述螺旋卷绕体及所述外侧壳体的两端部,所述防伸缩板至少具有第2环状部和第3环状部,所述第2环状部能够保持所述外侧壳体,所述第3环状部形成于所述第2环状部的轴向外侧,且由外径比所述第2环状部大的圆环构成,在所述第3环状部的所述螺旋卷绕体侧的侧面上具有一个以上的凹坑。
(2)根据所述(1)记载的流体分离元件,在用包含所述防伸缩板的中心轴的平面截取所述第3环状部的截面的情况下出现的、所述凹坑的截面形状或位置在所述第3环状部的周向上不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株式会社,未经东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2149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过滤装置
- 下一篇:用于混合容器内容物的系统及相关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