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悬架衬套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23719.3 | 申请日: | 2018-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946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23 |
发明(设计)人: | 天木孝知;永田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F1/38 | 分类号: | F16F1/38;B60G7/02;B60G9/04;F16F1/387;F16F15/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 11256 | 代理人: | 周丽娜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悬架 衬套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悬架衬套,其配置在后悬架装置(10)的拖曳臂(14)与车身之间,在该拖曳衬套(20)中,在外筒(30)的沿着轴向的一端部设有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36),在弹性体(34)的沿着轴向的一端部设有与凸缘部(36)重叠的弹性凸缘部(38),在弹性凸缘部(38)的车辆前后方向的车辆前方侧设有切缺部(42),切缺部(42)设有倾斜面部(44),该倾斜面部(44)具有从弹性凸缘部(38)的与凸缘部(36)分开最远的上表面(48)朝向凸缘部(36)下降的倾斜面(50)。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应用于车辆的悬架装置的悬架衬套。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悬架衬套,其包括:呈圆筒状且为树脂制的外筒;具有刚性的内筒;以及弹性连结该外筒和内筒的橡胶弹性体。
在该悬架衬套中,在外筒的凸缘部上沿着周向分开180度的两个位置,设有从外周端朝向径向内侧呈大致V字状且为凹状的卡合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119110号公报(参照图1、图2)
发明内容
然而,若车辆高速回旋,则在接地载荷增加的回旋外轮作用朝向车宽方向内侧的横向力。因此,将悬架臂支承于车身的悬架衬套被输入朝向车宽方向内侧的载荷。在该情况下,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悬架衬套中,存在悬架臂移动时发生粘滑(stick-slip),悬架衬套与对象构件抵接而产生异常声音的可能。需要说明的是,“粘滑”是指由摩擦面间产生的摩擦面附着及反复滑动引起的自激振。
另外,为了抑制这样的异常声音产生,考虑减少悬架衬套的止动橡胶与对象构件的接触面积。但是,缩小悬架衬套的止动橡胶的宽度会产生垂直方向刚性降低这样的其他缺陷。
本发明是鉴于前述问题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确保垂直方向希望的刚性的同时抑制粘滑时的异常声音产生以使二者协调的悬架衬套。
为了达成所述目的,本发明的悬架衬套包括:内筒;外筒,其配置在所述内筒的外侧;以及弹性体,其夹设在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并弹性连结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所述悬架衬套配置在悬架的拖曳臂与车身之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筒的沿着轴向的一端部设有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的凸缘部,在所述弹性体的沿着轴向的一端部设有与所述凸缘部重叠的弹性凸缘部,在所述弹性凸缘部的车辆前后方向的车辆前方侧设有切缺部,所述切缺部设有倾斜面部,该倾斜面部具有从所述弹性凸缘部的与所述凸缘部分开最远的上表面朝向所述凸缘部下降的倾斜面。
发明的效果
在本发明中,能够获得能够在确保垂直方向希望的刚性的同时抑制粘滑时的异常声音产生以使二者协调的悬架衬套。
附图说明
图1的(a)是从车辆的正下方观察将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拖曳衬套应用于后悬架装置的状态的仰视图,(b)是(a)所示的后悬架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拖曳衬套的立体图。
图3的(a)是从图2的箭头Z方向观察的向视图,(b)是沿着(a)的III-III线的概略构成剖视图。
图4的(a)是图3的(a)所示的A部的局部放大侧视图,(b)是图3的(b)所示的B部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5的(a)及(b)示出变形例的拖曳衬套,(a)是与图4的(a)对应的局部放大侧视图,(b)是与图4的(b)对应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6的(a)是示出拖曳衬套未作用有横向力的无负载状态的说明图,(b)是示出拖曳衬套作用有横向力且与托架的支承壁抵接的状态的说明图,(c)是示出拖曳衬套作用有横向力且弹性凸缘部进一步变形了的状态的说明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237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