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标记含醛靶分子的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80024631.3 申请日: 2018-04-11
公开(公告)号: CN110475779A 公开(公告)日: 2019-11-19
发明(设计)人: F.贝格曼;T.厄尔施莱格;S.J.蓬普隆 申请(专利权)人: 豪夫迈·罗氏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07D487/04 分类号: C07D487/04;C07D207/323;A61P35/00;A61K31/517
代理公司: 72001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代理人: 王媛媛;黄希贵<国际申请>=PCT/EP
地址: 瑞士*** 国省代码: 瑞士;CH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靶分子 吡咯 新物质 缀合物 式II
【说明书】:

发明涉及一种使衍生自N‑(2‑氨基乙基)吡咯的化合物与包含醛的靶分子结合的方法,所述化合物还包含关注部分,通过该方法获得的包含靶分子和关注部分二者的化合物(缀合物),以及衍生自N‑(2‑氨基乙基)吡咯的新物质。式I:式II:。

本发明涉及一种使衍生自N-(2-氨基乙基)吡咯的化合物与包含醛的靶分子结合的方法,所述化合物还包含关注部分,通过该方法获得的包含靶分子和关注部分二者的化合物(缀合物),以及衍生自N-(2-氨基乙基)吡咯的新物质。

发明背景

蛋白质的位点特异性修饰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尤其是对于用于诊断或治疗应用的抗体。经济且可应用(在工业规模上)的用于位点特异性多肽修饰的可靠方法非常重要。

蛋白质功能化的早期方法通过使蛋白质分别与过量的硫醇或胺反应性试剂(例如马来酰亚胺或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反应来利用半胱氨酸或赖氨酸残基的反应性。这些氨基酸丰富、分布广泛并且易于修饰(由于适当的偶联化学的可获得性)。

但是,当“赖氨酸标记”策略例如用于标记抗体或其抗原结合片段时有几个缺点:a)它经常导致显著降低的抗原结合活性(在或接近抗原结合位点的赖氨酸);b)即使在相同的1:1化学计量下,单标记的缀合物也由混合物组成,该混合物包含通过多肽中的不同赖氨酸连接的标记物,和c)所需1:1产物的产率相当低。

用于位点特异性蛋白质标记的最重要的近期方法之一是通过酶促反应将生物正交官能团结合到蛋白质的特定位点中。有关“蛋白质的酶促标记”的最新评论参见M.Rashidian等人,Bioconjugate Chemistry 24 (2013) 1277-1294。该综述中涵盖的用于位点特异性缀合的酶包括甲酰甘氨酸生成酶、唾液酸转移酶、磷酸泛酰巯基乙胺基转移酶、O-GlcNAc翻译后修饰、分拣标记、转谷氨酰胺酶、法尼基转移酶、生物素连接酶、硫辛酸连接酶和N-肉豆蔻酰基转移酶。

已经开发了多种化学、酶促和遗传方法以将醛和酮位点特异性地引入蛋白质。这些包括N末端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的高碘酸盐氧化(Geoghegan, K.F. & Stroh, J.G.,Bioconjugate Chem. (1992), 3(2):138-146);磷酸吡哆醛介导的N-末端氨基转移以产生α-酮酰胺或乙醛酰胺(glyoxamide)(Gilmore, J.M.等人, Angew. Chem. Int. Ed.(2006),45(32):5307-5311; Scheck, R.A.等人, J. Am. Chem. Soc.(2008), 130(35):11762-11770; Witus, L.S.等人,J. Am. Chem. Soc. (2010), 132(47):16812-16817);将含酮的小分子添加到通过表达蛋白连接产生的蛋白质C末端硫酯中(Esser-Kahn, A.P.& Francis, M.B. Angew. Chem. Int. Ed. (2008),47(20):3751-3754);经由琥珀终止密码子抑制遗传编码掺入含有酮的非天然氨基酸(Wang, L.,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3), 100(1):56-61; Hutchins, B.M., et al,. Chem. Biol. (2011),18(3):299-303; Kim, C.H.,等人, J. Am. Chem. Soc. (2012),134(24):9918-9921);指导带有醛或酮的小分子的酶促连接的肽标签的遗传编码(Rashidian, M.,等人, J Am. Chem. Soc. (2012), 134(20):8455-8467; Chen, I.,等人, Nat. Methods (2005) 2(2):99-104);和甲酰甘氨酸生成酶(FGE)修饰位点的遗传编码,即由Carrico和Bertozzi开发的“醛标签”方法(Carrico, I.S.,等人, Nat. Chem. Biol. 3(6):321-322; Wu, P.等人 Proc. Natl. Acad. Sci. USA (2009), 106:3000-3005; Hudak, J.E.,等人, J Am. Chem. Soc. (2011),133(40):16127-16135; Hudak, J.E.,等人(2012), Chem. Int. Ed. (2012),51(17):4161-4165; Rabuka, D.等人, Nat. Protoc. (2012),7(6):1052-1067)。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豪夫迈·罗氏有限公司,未经豪夫迈·罗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2463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