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含聚有机硅氧烷的橡胶胶乳及其制备方法、含聚有机硅氧烷的橡胶接枝聚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25429.2 | 申请日: | 2018-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369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下中绫子;新纳洋;松冈新治;藤川祐一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83/04 | 分类号: | C08L83/04;C08F283/12;C08G77/08;C08J3/12;C08J3/16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李晓 |
地址: | 日本国东京都千***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机硅 橡胶 胶乳 及其 制备 方法 接枝 聚合物 | ||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耐冲击改性剂和含有该耐冲击改性剂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所述耐冲击改性剂对将聚碳酸酯等树脂组合物高温成形而得到的成形体赋予耐冲击性,并且热稳定性(湿热试验后的机械特性保持、变色、阻燃性)优异。本发明涉及固体成分100g中所含的硫酸根离子和磺酸根离子的总量为2.4mmol以下的含聚有机硅氧烷的橡胶胶乳及其粉体、以及含有该粉体和树脂的树脂组合物;以及其成形体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聚有机硅氧烷的橡胶胶乳及其制造方法、含聚有机硅氧烷的橡胶接枝聚合物及其粉体、含有上述粉体的树脂组合物、以及将上述树脂组合物成形而得到的成形体。
本申请基于2017年5月17日在日本申请的特愿2017-098449号要求优先权,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为了改善树脂组合物的耐冲击性,广泛使用在橡胶上接枝聚合乙烯基聚合物而成的橡胶接枝聚合物耐冲击改性剂。
近年来,市场上的树脂组合物的薄壁化不断发展。在耐热性高的工程塑料中这一倾向显著。作为工程塑料的代表例,可以举出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或芳香族聚酯等,但为了使其薄壁化,需要使成形温度为高温。另外,工程塑料在应力集中(缺口冲击强度等)方面弱,大多混合有橡胶,但在含有添加有橡胶成分为丁二烯的耐冲击改性剂的工程塑料的树脂组合物中,如果提高成形温度,则观测到来自丁二烯的着色,经常观测到强度的降低。另外,所得到的树脂组合物的成形品,即使在使用温度的环境下(例如在120℃环境下保持数十小时后或在85℃、85相对湿度环境下保持数百小时后),也容易发生劣化,大多会发生由机械特性的降低或变色引起的外观缺陷。
作为具有与丁二烯橡胶相当的冲击强度的橡胶,可以列举聚有机硅氧烷。与聚丁二烯相比,聚有机硅氧烷本身的耐热性高。
通常,作为制造适合于工程塑料树脂组合物的含聚有机硅氧烷的橡胶接枝聚合物的方法,优选使用乳液聚合法。在专利文献1和2中,作为具体例,公开了使用磺酸盐系聚合乳化剂制造的含聚有机硅氧烷的橡胶接枝聚合物。但是,含有这些现有技术中公开的耐冲击改性剂的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组合物,特别是在高温区域成形时,热稳定性(湿热试验后的机械特性保持、变色、阻燃性)或耐冲击性的表现未必充分。另外,在严酷的使用温度环境下(例如在120℃环境下保持数十小时后或在85℃、85相对湿度环境下保持数百小时后)的品质保持性也不能充分满足。
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用甲醇等洗涤来自磺酸盐系聚合乳化剂的乳液聚合中的残渣的方法。用甲醇等确实能除去其残渣,但到某一除去程度时则不能改良物性。
一般已知,在芳香族聚碳酸酯树脂或芳香族聚酯等中混合5价磷,由此改良伴随热分解的热着色和机械强度的降低或阻燃性。
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不采用磺酸盐系聚合乳化剂那样的高酸度的乳化剂,而是通过采用磷酸系乳化剂来改善耐湿热性的含有丁二烯系橡胶的接枝聚合物。
在专利文献5中,公开了不是用聚有机硅氧烷的聚合中通常使用的磺酸或/或硫酸系催化剂,而是用磷酸聚合的例子。但是,通过磷酸等,广泛用作聚有机硅氧烷原料的八甲基环四硅氧烷等环状硅氧烷的聚合率并不充分,要求进一步改善聚合率。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0/024311号
[专利文献2]国际公开第2013/129709号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255961号公报
[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13/157569号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5-110738号公报
发明的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化学株式会社,未经三菱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254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