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及锂离子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27330.6 | 申请日: | 2018-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5828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浅川雄一郎;上坂进一;安托尼·拉弗勒-兰伯特;卡里姆·佐格希布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魁北克电力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4/60 | 分类号: | H01M4/60;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纪秀凤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 二次 电池 负极 | ||
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具备:正极;负极,包含环状化合物,并且该环状化合物包含第一环状化合物、第二环状化合物和第三环状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以及电解液。
技术领域
本技术关于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以及具备该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多种多样的电子设备正在普及,因此作为电源,小型且轻量并能够获得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开发得到进展。
锂离子二次电池在具备正极和负极的同时具备电解液,该负极包含与充放电反应相关的负极活性物质等。负极的构成对电池特性产生较大影响,因此对该负极的构成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研究。
具体而言,为了在高温保存时抑制电池特性降低,负极含有环状聚醚及穴醚等(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作为该环状聚醚使用了4,10-二氮杂-12-冠4-醚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1878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搭载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子设备越来越高性能化和多功能化。由此,电子设备的使用频率增加并且该电子设备的使用环境扩大。因而,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电池特性仍有改善的余地。
本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被提出的产物,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获得优异的电池特性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包含环状化合物,并且该环状化合物包含下述式(1)所表示的第一环状化合物、下述式(2)所表示的第二环状化合物以及下述式(3)所表示的第三环状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化1]
(X1~X8分别是氧基(-O-)和亚氨基(-NH-)中的任一者。R1~R6分别是亚乙基(-CH2-CH2-)和二羰基(-C(=O)-C(=O)-)中的任一者。M1~M4分别是金属元素。Y1~Y4分别是卤素元素。n1~n4分别是整数。)
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具备正极、负极和电解液,该负极具有与上述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相同的构成。
根据本技术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或锂离子二次电池,负极包含环状化合物,并且该环状化合物包含上述第一环状化合物、第二环状化合物及第三环状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因此能够获得优异的电池特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效果并不仅限制于此处所说明的效果,也可以是后述与本技术相关联的一系列的效果中的任意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圆筒型)的构成的剖面图。
图2是表示对图1所示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主要部分的构成进行放大的截面图。
图3是表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中其它锂离子二次电池(层压膜型)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4是把图3所示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主要部分的构成进行放大表示的剖面图。
图5是表示试验用的二次电池(硬币型)的构成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地说明。需要说明的是,说明的顺序如下所述:
1.锂离子二次电池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用负极(圆筒型)
1-1.构成
1-2.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魁北克电力公司,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魁北克电力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273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