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及成型品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30892.6 | 申请日: | 201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10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小俣有辉;藤冈真佑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科能宇菱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33/06 | 分类号: | C08L33/06;C08L25/16;C08L51/06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贾成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性 树脂 组合 成型 | ||
本发明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含有:(A)橡胶增强乙烯基系树脂,其包含来自丙烯酸系橡胶质聚合物的橡胶质部分、和含有来自芳香族乙烯基化合物的结构单元及来自乙烯基氰化合物的结构单元的树脂部分构成;(B)(甲基)丙烯酸系树脂,其包含含有来自(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化合物的结构单元、且不含来自α‑甲基苯乙烯的结构单元的(共)聚合物(但是,不包括成分(A)),和(C)α‑甲基苯乙烯系树脂,其包含含有来自α‑甲基苯乙烯的结构单元、且不含来自(甲基)丙烯酸烷基酯化合物的结构单元的(共)聚合物(但是,不包括成分(A))。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适于耐候性优异的成型品的制造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背景技术
就包含ABS树脂、ASA树脂、AES树脂等橡胶增强乙烯基系树脂的成型品而言,由于抗冲击性等优异,因此已在车辆、家电、建材等领域中使用。其中,对于在室外所使用的成型品、在室内所使用时沐浴太阳光的成型品,由于色调及表面光泽的降低的程度小,高度维持外观性,因此广泛使用ASA树脂。
以往,就产生耐候性优异的成型品的成型材料而言,例如,公开于下述的专利文献1~3。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橡胶增强热塑性树脂,其特征在于,含有:在包含粒径不到350nm的丙烯酸系橡胶质聚合物粒子(a1)50~98重量%和粒径为350nm以上的丙烯酸系橡胶质聚合物粒子(a2)2~50重量%[其中,将(a1)和(a2)的合计设为100重量%。]的丙烯酸系橡胶质聚合物(a)的存在下使乙烯基系单体(b1)聚合而得到的共聚树脂(A1)、或者、该共聚树脂(A1)与乙烯基系单体(b2)的(共)聚合物(A2)的混合物,且相对于树脂全体,该丙烯酸系橡胶质聚合物(a)的含量为5~80重量%。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含有丙烯酸系橡胶系接枝共聚物,其为在包含丙烯酸酯系单体单元和多官能性单体单元的橡胶质聚合物的存在下将乙烯基系单体接枝聚合而成的接枝共聚物,相对于丙烯酸酯系单体单元100质量份,该橡胶质聚合物中的上述多官能性单体单元的合计量为0.3~3质量份,且在上述多官能性单体单元的总量100质量%中包含具有2个不饱和键的多官能性单体单元30~95质量%和具有3个不饱和键的多官能性单体单元5~70质量%。
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热塑性树脂组合物,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通过将在将丙烯酸酯系单体(a)97~99.5重量%和多官能性单体(b)0.5~3重量%共聚而得到的、体积平均粒径为0.10~0.30μm的丙烯酸系橡胶质聚合物(A)的存在下将包含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c)和乙烯基氰系单体(d)的单体混合物(B)接枝聚合而得到的接枝共聚物(I)、和将包含不饱和羧酸烷基酯系单体(e)50~100重量%的单体或单体混合物(C)聚合或共聚而得到的(甲基)丙烯酸系(共)聚合物(II)配合而成,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通过相对于接枝共聚物(I)与(甲基)丙烯酸系(共)聚合物(II)的合计100重量份,将接枝共聚物(I)30~70重量份和(甲基)丙烯酸系(共)聚合物(II)30~70重量份配合而成,上述接枝共聚物(I)的丙烯酸系橡胶质聚合物(A)的甲苯中的凝胶溶胀度(α)与接枝共聚物(I)的接枝率(β)之比((α)/(β))满足式:0.4≤(α)/(β)≤2.0,且在该热塑性树脂组合物中,具有接枝共聚物(I)的粒子进行了凝聚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3582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21473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6-1800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产生与以往公知的成型材料相比具有更优异的耐候性的成型品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以下示出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科能宇菱通株式会社,未经大科能宇菱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308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