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切削工具和用于操作切削工具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31025.4 | 申请日: | 2018-04-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916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4 |
发明(设计)人: | H·P·斯潘尼奥尔;T·迈瓦尔德;T·芬肯 | 申请(专利权)人: | 好使有限责任公司和两合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D1/38 | 分类号: | B26D1/38;D06C13/00;B26D5/02;B26D7/26;B26D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益华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8 | 代理人: | 佟巍;赵飞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削 工具 用于 操作 方法 | ||
首先公开了一种用于操作切削工具的方法,所述切削工具具有围绕纵向轴线(2)旋转的剪切圆筒、安装在剪切圆筒上的剪切螺旋(13)以及下刀片架,所述下刀片架承载平行于纵向轴线(2)延伸的下刀片,其中,测量切削工具的状态,并且其中,在每个剪切螺旋(13)上剪切点连续地从下刀片的入口端(6)移动到出口端(7),在所述剪切点(16)中,与剪切圆筒相切地剪断在剪切螺旋(13)和下刀片之间引导的切削材料。此外,公开了这种切削工具(1)。为了评价切削工具的操作状态,提出了测量下刀片和下刀片架之间的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首先涉及一种用于操作切削工具的方法,所述切削工具具有围绕纵向轴线旋转的剪切圆筒、安装在剪切圆筒上的剪切螺旋以及下刀片架,所述下刀片架承载平行于纵向轴线延伸的下刀片,其中,测量切削工具的状态,并且其中,每个剪切螺旋上的剪切点连续地从下刀片的入口端移动到出口端,在所述剪切点中,与剪切圆筒相切地剪断在剪切螺旋和下刀片之间引导的待切削材料。此外,本发明涉及这种切削工具。
背景技术
这种方法和切削工具用于剪切诸如纺织品、地毯、生皮和毛皮等平面物品的表面,以便尤其是产生均匀的绒毛高度或者纤维长度。带有设置在剪切圆筒上的螺旋形的剪切螺旋的切削工具作为整体被装配到剪切机中。在剪切机操作时,带有剪切螺旋的剪切圆筒与下刀片相切地旋转。剪切螺旋在下刀片的切削边缘上方延伸,并且沿着在下边缘上的切削路径形成连续的剪切切削。这些平面物品通过剪切机的剪切台被如此引到切削边缘上,使得超出所需要的绒毛高度的纤维部分被引导到剪切螺旋和下刀片之间并且被分离。
在已知的方法中,切削工具的操作状态基本上由操作者根据切削样品、导轨和剪切机的特征性工作噪声来判断,所述导轨由于剪切圆筒和下刀片的协同作用而产生。操作者通常手动地进行校正,尤其是,下刀片相对于剪切圆筒的位置通过拉紧卡板、调节螺钉或者其他机械调节装置来调整。
WO 95/31596 A1、US 5,379,497 A和US 3,941,986 A提出了,在切削工具上测量在下刀片和剪切圆筒之间的切削间隙的高度,并且根据测量结果来调整该高度。
作为本发明的背景下,EP 1 798 011 A1提出了,在旋转切削机中测量作用在切削辊和压辊之间的按压力、距离或者温度以及位置变化。EP 1 442 652 B1和EP 1 080 629B1提出,在切碎机上测量下刀片的振动或者由于火花而流经切削间隙的电流,由此求得切削间隙的高度并且如有必要进行再次调整。EP 0 172 467 A2提出了,在收割机上通过接近传感器来测量切削间隙的高度。
科学研究涉及下刀片的温度和切削机的声音排放。
发明内容
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测量切削工具的操作状态。
解决方案
从已知的方法出发,根据本发明提出了,测量下刀片和下刀片架之间的状态。在下刀片和下刀片架之间,测量元件一方面非常靠近下刀片和剪切圆筒之间的剪切点,即非常靠近切削工具的、对于评价操作状态最重要的并且最敏感的位置,但是另一方面与所有可运动的部件以及平面物品分开并且在剪切机操作期间免受影响。
优选地,在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测量包括振动测量。在剪切操作期间,剪切螺旋在下刀片上的机械滑动会产生振动,所述振动在切削工具的构件中继续发生。这种振动是特征性噪声的原因,在现有技术中操作者利用所述特征性噪声评价操作状态。
根据振动模式能够确定出剪切圆筒的平衡质量、螺旋的数量和其在剪切圆筒上的切削特性。此外,在切削工具上出现其他损坏之前,能够根据特征振动模式尽早识别出操作关键的状态,诸如松动的剪切螺旋。
进一步优选地,在这种根据本发明的方法中,测量在入口端的振动。下刀片在剪切圆筒的纵向方向上的端部称作入口端,在所述端部处剪切螺旋在操作中首次与下刀片相互作用。通过接触下刀片,在该位置处剪切螺旋特别容易断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好使有限责任公司和两合公司,未经好使有限责任公司和两合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310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