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传动带用单体及传动带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31867.X | 申请日: | 2018-06-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511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越智亨;石原亘;三宅孝幸;德永淳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信艾达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16G5/16 | 分类号: | F16G5/16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72003 | 代理人: | 向勇;宋晓宝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动带 单体 | ||
卷绕于无级变速器的初级带轮以及次级带轮的传动带的单体具有:主体部,具有与该传动带的环接触的鞍形面;以及一对支柱部,以位于鞍形面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方式从主体部延伸,鞍形面是由椭圆弧形成的凸曲面,在将椭圆弧的长径设为“a”,将椭圆弧的短径设为“b”时,满足b/a≤0.015。由此,能够使与鞍形面接触的环的应力分布合适化,从而能够提高该环以及传动带的耐久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括具有鞍形面的主体部以及以位于该鞍形面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方式从主体部延伸出的一对支柱部的传动带用单体以及传动带。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无级变速器的传动带,已知如下传动带,该传动带包括单一的环状金属制带(环)、金属制的多个单体、比该带稍微宽的金属制的防脱落体(挡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传动带的各单体具有从构成水平部分的主干部(主体部)的两侧上端部向上方延伸出的一对支柱部,在该一对支柱部之间形成有用于容纳带和防脱落体的凹部。另外,为了抑制带左右蛇行,载置有带的主干部的肩部即鞍形面形成为平缓地向上方鼓起的圆弧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1-19379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因环的数量从两个减少为一个而使环宽度变大,因此,上述那样的具有一对支柱部的单体的鞍形面的宽度大于包括与配置于从主体部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向带外周侧延伸的头部的两侧的两个环相对应的两个鞍形面的通常的单体。因此,根据鞍形面的曲率,鞍形面的顶部与底部的距离变大,从而在通过传动带传递扭矩时作用于环的应力(弯曲应力)集中于该环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从而导致该环的耐久性有可能降低。
因此,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使与传动带用单体的一对支柱部间的鞍形面接触的环的应力分布合适化,从而提高该环以及传动带的耐久性。
本发明的传动带用单体具有:主体部,具有与卷绕于无级变速器的初级带轮及次级带轮的传动带的环接触的鞍形面;以及一对支柱部,以位于所述鞍形面的宽度方向上的两侧的方式从所述主体部延伸,所述鞍形面是由椭圆弧形成的凸曲面,在将所述椭圆弧的长径设为“a”,将所述椭圆弧的短径设为“b”时,满足b/a≤0.015。
本发明的发明人为了使具有一对支柱部的单体的鞍形面的曲率合适化来提高包括该单体的无级变速器的传动带、环的耐久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明确了,通过将鞍形面形成为由长径a及短径b满足b/a≤0.015的椭圆弧形成的凸曲面,能够使鞍形面的顶部与底部的距离不会过大,从而能够使通过传动带传递扭矩时的环的应力分布合适化。因此,通过将具有一对支柱部的传动带用单体的鞍形面形成为由长径a及短径b满足b/a≤0.015的椭圆弧形成的凸曲面,能够使与该鞍形面接触的环的应力分布合适化,从而能够提高该环以及传动带的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包括本发明的传动带的无级变速器的一例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表示本发明的传动带的概略结构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传动带用单体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传动带的环的应力分布的解析结果的图表。
图5是表示形成鞍形面的椭圆弧的长径及短径的比率与作用于中央部的应力与作用于环的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应力之比的相关性的图表。
图6是表示形成鞍形面的椭圆弧的长径及短径的比率与作用于环的应力的相关性的图表。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发明的方式进行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信艾达株式会社,未经爱信艾达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318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楔带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车辆控制装置以及车辆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