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成型品及成型品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33303.X | 申请日: | 2018-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510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柴田拓哉;荒木琢;长谷隆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08L51/04 | 分类号: | C08L51/04;C08L3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马妮楠;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性 树脂 组合 制造 方法 成型 | ||
1.一种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
接枝共聚物(A),所述接枝共聚物(A)是将至少包含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a1)、和(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a2)且实质上不含有氰化乙烯基系单体(a3)的单体混合物(a)在折射率为1.510以上且1.520以下的橡胶质聚合物(r)存在下进行接枝共聚而获得的;以及
乙烯基系共聚物(B),所述乙烯基系共聚物(B)是将至少包含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b1)、(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b2)、和氰化乙烯基系单体(b3)的单体混合物(b)进行共聚而获得的,
其中,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丙酮不溶物(C)实质上不含有来源于氰化乙烯基系单体的单元,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丙酮可溶物(D)包含来源于氰化乙烯基系单体的单元,并且,
来源于氰化乙烯基系单体的单元的含量相对于丙酮可溶物(D)100质量%而言为2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二甲基亚砜可溶物(E)含有来源于氰化乙烯基系单体的单元,并且,
在二甲基亚砜可溶物(E)中,三单元组全部为来源于氰化乙烯基系单体的单元的比例相对于三单元组的中央为来源于氰化乙烯基系单体的单元的总数而言小于1%,
所述实质上不含有氰化乙烯基系单体(a3)的单体混合物(a)中的所述实质上不含有氰化乙烯基系单体,是指将所述接枝共聚物(A)通过设定为230℃的加热压机进行加热加压,制作成厚度30±5μm,对所得的膜进行FT-IR分析时,归属于来源于氰化乙烯基系单体的C≡N伸缩的2240cm-1的峰不存在,
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丙酮不溶物(C)实质上不含有来源于氰化乙烯基系单体的单元,是指在对所述丙酮不溶物(C)成分进行FT-IR分析时,归属于来源于氰化乙烯基系单体的C≡N伸缩的2240cm-1的峰不存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橡胶质聚合物(r)为聚丁二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橡胶质聚合物(r)的质均粒径为0.15μm以上且0.4μm以下。
4.一种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下述工序:
将至少包含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a1)、和(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a2)且实质上不含有氰化乙烯基系单体(a3)的单体混合物(a)在折射率为1.510以上且1.520以下的橡胶质聚合物(r)存在下进行接枝共聚而获得接枝共聚物(A)的工序;
将至少包含芳香族乙烯基系单体(b1)、(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b2)、和氰化乙烯基系单体(b3)的单体混合物(b)进行共聚而获得乙烯基系共聚物(B)的工序;以及
将接枝共聚物(A)与乙烯基系共聚物(B)进行混合的工序,
其中,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丙酮不溶物(C)实质上不含有来源于氰化乙烯基系单体的单元,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丙酮可溶物(D)包含来源于氰化乙烯基系单体的单元,并且,
来源于氰化乙烯基系单体的单元的含量相对于丙酮可溶物(D)100质量%而言为2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
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二甲基亚砜可溶物(E)含有来源于氰化乙烯基系单体的单元,并且,
在二甲基亚砜可溶物(E)中,三单元组全部为来源于氰化乙烯基系单体的单元的比例相对于三单元组的中央为来源于氰化乙烯基系单体的单元的总数而言小于1%,
所述实质上不含有氰化乙烯基系单体(a3)的单体混合物(a)中的所述实质上不含有氰化乙烯基系单体,是指将所述接枝共聚物(A)通过设定为230℃的加热压机进行加热加压,制作成厚度30±5μm,对所得的膜进行FT-IR分析时,归属于来源于氰化乙烯基系单体的C≡N伸缩的2240cm-1的峰不存在,
所述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丙酮不溶物(C)实质上不含有来源于氰化乙烯基系单体的单元,是指在对所述丙酮不溶物(C)成分进行FT-IR分析时,归属于来源于氰化乙烯基系单体的C≡N伸缩的2240cm-1的峰不存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热塑性树脂组合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接枝共聚物(A)通过乳液聚合法制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株式会社,未经东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3330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