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切削刀片用压坯的粉末成型压制方法及粉末成型压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34474.4 | 申请日: | 201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091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5 |
发明(设计)人: | 大野健太郎;堀田胜;合田知二;涩谷祥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2F3/035 | 分类号: | B22F3/035;B22F7/00;B30B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18 | 代理人: | 崔今花;周艳玲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切削 刀片 用压坯 粉末 成型 压制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在上表面及下表面之间的刀片中心线(PO)方向上的厚度局部不同的切削刀片用压坯的粉末成型压制方法中,在将下冲头(112、212)从下方插入到冲模(111、212)的孔部(111A、211A)中的状态下,将原料粉末(R)填充到成型空间(Q)中,并将具有形状与面对称地反转切削刀片用压坯的上表面的形状不同、例如凹凸面的方向相反的预成型面(114B、214B)的预成型用上冲头(114、214)从上方插入到成型空间(Q)中进行预成型或进一步再填充原料粉末(R),由此相对于预成型前的状态,与上表面及下表面之间的刀片中心线(PO)方向上的厚度薄的部分相比,使更多的原料粉末(R)填充到厚度厚的部分之后,将最终成型用上冲头从上方插入到成型空间(Q)中来粉末成型压制原料粉末(R)。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烧结成切削刀片的切削刀片用压坯的粉末成型压制方法及粉末成型压制装置。
本申请主张基于2017年5月29日于日本申请的专利申请2017-105548号及专利申请2017-105549的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用于此。
背景技术
作为这种切削刀片用压坯的粉末成型压制方法及粉末成型压制装置,例如,如专利文献1中所记载,通常将切削刀片用压坯的原料粉末填充到由冲模、上冲头及下冲头形成的成型空间中,并通过上冲头和下冲头来压缩该原料粉末进行粉末成型压制。如此粉末成型压制而得的切削刀片用压坯的上下表面成为面对称地反转上冲头的下端面及下冲头的上端面的形状,并通过烧结收缩成大致相似的形状,从而制造成切削刀片。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8/114827号(A)
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切削刀片为多边形平板状且其上下表面也为大致平面状,因此粉末成型压制而得的切削刀片用压坯的上下表面也为大致平面状。然而,近年来,例如如专利第5715688号公报中所记载,逐渐制造出了上下表面非平面状且凹凸大的切削刀片,烧结成这种切削刀片的切削刀片用压坯也同样地形成为上下表面的凹凸大而上下表面之间的厚度局部不同的形状。
并且,如上所述,若通过冲模、具有面对称地反转切削刀片用压坯的上表面的形状的下端面的上冲头及具有面对称地反转切削刀片用压坯下表面的形状的上端面的下冲头来粉末成型压制这种切削刀片用压坯,则切削刀片用压坯的原料粉末的密度会在切削刀片用压坯的上下表面之间的厚度薄的部分变密,而在厚的部分变疏,导致原料粉末的密度产生不均。因此,若烧结这种切削刀片用压坯,则结果会由该原料粉末的密度不均引起切削刀片发生歪斜或变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背景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粉末成型压制烧结成上下表面的凹凸大而上下表面之间的厚度局部不同的切削刀片的切削刀片用压坯时,抑制产生原料粉末的密度不均,从而即使烧结成切削刀片也不会发生歪斜或变形的切削刀片用压坯的粉末成型压制方法及粉末成型压制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并实现这种目的,本发明包括以下方式。
(1)一种切削刀片用压坯的粉末成型压制方法,上述切削刀片用压坯烧结成切削刀片且具有朝向上述切削刀片的刀片中心线方向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和配置于这些上表面及下表面的周围的侧面,并且上述上表面及下表面之间的刀片中心线方向上的厚度局部不同,上述切削刀片用压坯的粉末成型压制方法的特征在于,
在将在上端面具有成型出上述切削刀片用压坯的上述下表面的下表面成型面的下冲头从下方插入到在内周面具有成型出上述切削刀片用压坯的上述侧面的侧面成型面的冲模的孔部的状态下,将上述切削刀片用压坯的原料粉末填充到由上述下表面成型面和上述侧面成型面形成的成型空间中,
接着,通过将在下端面具有形状与面对称地反转上述切削刀片用压坯的上表面后的形状不同的预成型面的预成型用上冲头从上方插入到上述成型空间中进行预成型,相对于预成型前的状态,与上述上表面及下表面之间的刀片中心线方向上的厚度薄的部分相比,使更多的上述原料粉末填充到该厚度厚的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未经三菱综合材料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344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