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管体的薄板型热管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35456.8 | 申请日: | 2018-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792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20 |
发明(设计)人: | 尹护燮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CGI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F28D15/02;H01L23/427 |
代理公司: | 北京青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84 | 代理人: | 郑青松 |
地址: | 韩国京畿道龙仁市器兴区***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薄板 热管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利用管体的薄板型热管及其制造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切割金属管材来制作圆管;在所述圆管内以插入活动框架的状态下,冲压加工所述圆管,在所述圆管的内面形成多个凸起,在所述多个凸起之间形成节流通道;在将所述活动框架插入于所述圆管的状态下,冲压加工所述圆管形成芯空间;在所述芯空间布置纤维芯,所述纤维芯由改性处理成亲水性的芳纶纤维构成;在配置所述纤维芯的状态下,接合所述圆管的开放的两端形成外壳;及将流动于所述节流通道的工作流体通过注入口注入于所述外壳内,通过所述注入口将所述外壳内部真空化之后,密封所述注入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管体的薄板型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热管为具有比导热性金属高数十倍的导热性的热传递机构。近来正在开发成薄板形,以冷却面积大的散热部,诸如电脑的CPU,薄板形热管通常制作成图1所示的形状(授权专利第10-0698462号)。
如图1所示,薄板形热管101由外部外壳103和芯结构105构成,所述外部外壳103由上板131和下板132贴合而成,所述芯结构105通过收容于该外壳103内部的工作流体和筛网等支撑结构107形成在外壳103内。
热管101作为芯结构105灵活使用纤维集合体,因此相比于通过烧结金属等制造芯的现有的热管,可使薄度更薄。但是由于芯结构105是用棉织物等制作而成,因此芯管力弱或者几乎丧失芯管力,出现无法起到作为芯的功能的问题。
另外,纤维制的芯结构105不具有充分的强度,上板131和下板132作为薄板也不具有充分的强度,因此也存在热管101的整体强度低的问题。
再则,若使用诸如丙酮的气化点低的有机溶剂作为工作流体,则在蒸发部加热的工作流体容易气化,由于加热的工作流体容易气化,因此相比于使用水作为工作流体时,无法将热管101的整体长度充分延长制作。据此,在缩小外壳103的厚度的同时无法增加长度和宽度,因此也存在无法同时实现热管101的薄板化和大型化的问题。
发明内容
(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的薄板型热管的问题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管体的薄板型热管及其制造方法,抑制工作流体的早期气化,进而不仅可将热管薄型化,还可同时实现大型化。
另外,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将薄板型热管大型化的同时以蒸发部在上、凝结部在下的反向配置,也可使用热管的利用管体的薄板型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另外,其他一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利用管体的薄板型热管及其制造方法:即使定期且长期地暴露在高温环境下以从高温向低温传递热,也可最小化纤维芯因为热而受损或者变形。
另外,其他一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外壳外板的壁厚度变薄也可保持强度的利用管体的薄板型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另外,其他一目的在于,提供可提高外壳的制作效率性和价格竞争力的利用管体的薄板型热管及其制造方法。
(解决问题的手段)
为了实现上述课题,本发明的一方面的利用管体的薄板型热管制造方法可包括如下的步骤:切割金属管材来制作圆管;在所述圆管内以插入活动框架的状态下,冲压加工所述圆管,在所述圆管的内面形成多个凸起,在所述多个凸起之间形成节流通道;在将所述活动框架插入于所述圆管的状态下,冲压加工所述圆管形成芯空间;在所述芯空间布置纤维芯,所述纤维芯由改性处理成亲水性的芳纶纤维构成;在配置所述纤维芯的状态下接合所述圆管的开放的两端形成外壳;及将流动于所述节流通道的工作流体通过注入口注入于所述外壳内,通过所述注入口将所述外壳内部真空化之后密封所述注入口。
在此,在将所述活动框架插入于所述圆管的状态下,冲压加工所述圆管形成芯空间的步骤,可包括在所述圆管的内面中的上面及下面中的至少一面,形成收容所述纤维芯的凹陷的空间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CGI,未经株式会社CGI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354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