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37355.4 | 申请日: | 2018-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417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30 |
发明(设计)人: | 田头毅;加藤智纪 | 申请(专利权)人: |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5K7/00 | 分类号: | H05K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周宏志;刘晓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气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电气装置。电气装置(10)具备收容电气部件的主体、覆盖上述主体的开敞部的盖、设置在上述主体的第1密封部(71)、以及设置在上述盖的第2密封部(61),从上述开敞部凹陷且供上述电气部件的线缆(38)嵌合的第1槽(72)形成于上述第1密封部(71),与上述第1槽(72)对置且供上述线缆(38)嵌合的第2槽(62)形成于上述第2密封部(61),在由上述主体以及上述盖形成的壳体设置有插入部,该插入部供从上述壳体中向外延伸的上述电气部件的上述线缆通过、且与上述第1槽以及上述第2槽对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气装置,例如涉及具备收容连接有线缆的电气部件的壳体的电气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在具备收容连接有线缆的电气部件的壳体的电气装置中确保密封性的部件,例如专利文献1所示的电子设备收容机架。在该电子设备收容机架中,在由弹性材料构成的板状的盖中设置有用于从机架主体内向外引出线缆的狭缝。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153591号公报
例如,在使线缆与预先安装到机架等中的电子设备连接的情况下,使用在一端设置用于与电子设备连接的连接器,在另一端设置用于与外部电源连接的连接器的线缆。该情况下,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示的电子设备收容机架中,为了将线缆插入盖的狭缝并引出,需要在盖设置用于使比线缆大的连接器通过的较大的狭缝,并不容易确保密封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地确保密封性的电气装置。
本发明的某个方式所涉及的电气装置具备:主体,收容电气部件;盖,覆盖上述主体的开敞部;第1密封部,被设置在上述主体,以及第2密封部,被设置在上述盖,从上述开敞部凹陷且供上述电气部件的线缆嵌合的第1槽形成于上述第1密封部,与上述第1槽对置且供上述线缆嵌合的第2槽形成于上述第2密封部,在由上述主体以及上述盖形成的壳体设置有插入部,上述插入部供从上述壳体中向外延伸的上述电气部件的上述线缆通过,并且与上述第1槽以及上述第2槽对应。
在电气装置中,上述插入部可以由上述主体和覆盖上述开敞部的上述盖形成。
在电气装置中,上述第1槽可以形成为中心角大于180度且半径小于上述线缆的半径的圆弧状。
在电气装置中,上述第1密封部以及上述第2密封部可以由弹性部件构成,并在上述开敞部被上述盖覆盖时而相互压缩在一起。
在电气装置中,通过相互压缩在一起的上述第1密封部以及上述第2密封部,上述第1槽以及上述第2槽可以形成圆形状。
在电气装置中,上述电气装置可以还具备:第1外侧支承部,形成包围上述第1槽的第1外侧槽,该第1外侧支承部被层叠在比上述第1密封部更靠外侧且比上述第1密封部硬;以及第2外侧支承部,形成包围上述第2槽的第2外侧槽,该第2外侧支承部被层叠在比上述第2密封部更靠外侧且比上述第2密封部硬。
在电气装置中,上述电气装置可以还具备:第1内侧支承部,形成包围上述第1槽的第1内侧槽,该第1内侧支承部被层叠在比上述第1密封部更靠内侧且比上述第1密封部硬;第2内侧支承部,形成包围上述第2槽的第2内侧槽,该第2内侧支承部被层叠在比上述第2密封部更靠内侧且比上述第2密封部硬。
在电气装置中,上述开敞部可以在上述第1槽延伸的方向以及与上述第1槽凹陷的方向相反的上述第1槽开口的方向上开敞。
在电气装置中,可以沿着上述主体与上述盖的边界在一个上述第1密封部排列设置多个上述第1槽,与上述第1槽对置地在上述第2密封部排列设置多个上述第2槽。
本发明具有以上说明的结构,起到能够提供可以容易地确保密封性的电气装置这个效果。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在参照附图的基础上,通过以下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而得以明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3735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漂洗剂以及漂洗剂的使用方法
- 下一篇:自适应节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