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缩空气用的热交换器、使用了该热交换器的除湿单元、以及具备该除湿单元的除湿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37606.9 | 申请日: | 2018-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2001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岩田友行;坂口哲郎;藤井邦英;内田瞬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SMC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8D7/04 | 分类号: | F28D7/04;B01D53/26;F28D7/10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刘杨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空气 热交换器 使用 除湿 单元 以及 具备 系统 | ||
提供使流路配置更高效的压缩空气用的热交换器、使用了该热交换器的压缩空气用的除湿单元、以及具备该除湿单元的除湿系统。在内部的主热传递流路(11)上配设冷却用的热源(3)而成的圆筒状的流路管(10)的外周设置有热交换流路部(20),该热交换流路部(20)通过使两个螺旋状的第一和第二传热壁(24、25)隔着规定的间隙在上述流路管(10)的放射方向上交替地卷绕重叠而形成。而且,通过这些传热壁(24、25)间的间隙,用于将压缩空气导入上述流路管(10)内并从此处导出的导入流路(21)及导出流路(22)在放射方向上交替地形成,在流过这些流路(21、22)的压缩空气间进行热交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例如用于对压缩空气进行冷却而除湿的压缩空气用的热交换器、使用了该热交换器的压缩空气用的除湿单元、以及具备该除湿单元的压缩空气用的除湿系统。
背景技术
通过冷却对从外部导入的压缩空气进行除湿,并将该除湿后(冷却后)的压缩空气与除湿前(冷却前)的压缩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再加热(除冷)后导出到外部的除湿单元,如以下的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那样已经被公知。该除湿单元具有:主冷却部,具备制冷剂管,用于对导入的压缩空气进行冷却并除湿;以及热交换部,用于通过使热交换在除湿后的压缩空气与除湿前的压缩空气之间进行,对该除湿前的压缩空气进行冷却(辅助冷却),并且对除湿后的压缩空气进行再加热。
另外,在上述各专利文献所公开的以往的除湿单元中,将沿轴向延伸的上述主冷却部和上述热交换部作为相互独立的部件单独地形成,在主冷却部之上配置热交换部,并且使通过这些主冷却部及热交换部的上述压缩空气的流路在轴向的两端部相互连接。可是,若采用这样的构造,则需要例如在从将压缩空气导入除湿单元起到导出为止的期间,使该压缩空气的流动在轴向上多次折返等,除湿单元内的压缩空气的流路配置繁琐而容易导致效率低下,其结果,有可能导致除湿单元的大型化、压缩空气的压力损失的增大等。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537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8-13175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因此,本发明的技术课题在于提供一种使流路配置更加高效的压缩空气用的热交换器、以及使用了该热交换器的压缩空气用的除湿单元和具备该除湿单元的除湿系统。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申请的第一发明是压缩空气用的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该热交换器具备:圆筒状的流路管,具有轴向一端的第一端和另一端的第二端,在内部的主热传递流路中,在热源与压缩空气之间进行热授受;以及热交换流路部,具有用于将来自外部的压缩空气导入所述主热传递流路的导入流路、以及用于将热授受后的压缩空气从该主热传递流路向外部导出的导出流路,在流过这些导入流路及导出流路的压缩空气间进行热交换,所述热交换流路部具有形成为螺旋状的第一传热壁以及第二传热壁,该第一传热壁以及第二传热壁将各自的内端气密地固定在所述流路管的外周,并且在相互间隔着规定的间隙的状态下交替地卷绕重叠于该流路管的外周,在该第一传热壁与第二传热壁之间,利用所述间隙交替地形成有所述导入流路和导出流路,在所述热交换流路部的外周部开设有用于使来自外部的压缩空气流入所述导入流路的导入口和用于使压缩空气从所述导出流路流出的导出口,在所述流路管的第一端侧开设有使所述导入流路与所述主热传递流路连通的流入口,在所述第二端侧开设有使所述主热传递流路与所述导出流路连通的流出口。
在所述热交换器中,优选的是,所述第一传热壁以及第二传热壁分别具有在内外一方的面上形成有凹坑并且在另一方的面上形成有突起而成的多个凸状翅片,更优选的是,所述凸状翅片的凹坑的开口缘被倒角为大致圆形,该开口缘的凹坑的内表面与传热壁的所述一方的面所成的角度比90度大,且所述凹坑的深度比该开口缘的半径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MC株式会社,未经SMC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376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蓄热系统和蓄热系统的运转方法
- 下一篇:热输送器件和投射型影像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