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接端子、定子组装结构及电机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40828.6 | 申请日: | 2018-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725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07 |
发明(设计)人: | 吴阳阳;李忠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50 | 分类号: | H02K3/50;H02K1/12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王晓晗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高***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接 端子 定子 组装 结构 电机 | ||
一种转接端子和采用该转接端子的定子组装结构及电机,其中所述转接端子用于电机内部的绕组引线的转接,其包括本体(1)、设置有本体(1)上的用于出线的电连接部(11)和多个用于连接绕组引线(221)的转接部(13);所述本体(1)上设置有供绕组引线(221)穿出的出线部(12);所述电连接部(11)与多个所述转接部(13)电性连接,临近每个所述转接部(13)对应设置有定位部(14),所述定位部(14)能够在绕组引线(221)与对应的所述转接部(13)固定连接前对搭接在所述转接部(13)上的绕组引线(221)进行预定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案可无需借助外部结构即可在绕组引线(221)搭接在转接部(13)上后对绕组引线(221)进行预定位,由于省略了通过外部结构定位绕组引线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可减少生产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属于电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转接端子和采用该转接端子的定子组装结构及电机。
背景技术
电机内部一般有绕组,当需要将绕组的引线从电机内部导出时,可以有三种出线方式:
1、绕组引线直接引出,依靠外套热缩管绝缘;
2、绕组引线直接与外接导线焊接,通过外接导线引出;
3、绕组引线连接至转接端子,通过转接端子出线。
现有的转接端子虽然能提高电机绕组出线的可靠性,但在绕组引线与转接端子的连接过程中,需借助外部结构施加辅助定位,不利于自动化生产,还可能增加外部焊接装置结构的复杂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无需借助外部结构即可对绕组引线进行定位的转接端子,可减少生产工序,利于自动化生产的实现和自动化生产效率的提高,此外,还提供了采用该转接端子的定子组装结构及电机。
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转接端子,用于电机内部的绕组引线的转接,其包括本体、设置有本体上的用于出线的电连接部和多个用于连接绕组引线的转接部;
所述本体上设置有供绕组引线穿出的出线部;
所述电连接部与多个所述转接部电性连接,临近每个所述转接部对应设置有定位部,所述定位部能够在绕组引线与对应的所述转接部固定连接前对搭接在所述转接部上的绕组引线进行预定位。
作为本发明一种可实施的方案,所述定位部设置在对应的所述转接部的中间位置的一例。
作为本发明一种可实施的方案,所述定位部为定位卡槽。
作为本发明一种可实施的方案,所述定位卡槽由所述本体的外沿朝所述转接部内陷形成。
作为本发明一种可实施的方案,所述定位卡槽为弧形或者“L”形。
作为本发明一种可实施的方案,所述本体包括第一面,所述电连接部和所述转接部均设置于所述第一面上;
所述第一面上临近所述转接部的位置设置有凸起,所述定位卡槽成型于所述凸起上,具体由所述凸起远离所述第一面的端面朝所述第一面部分地内陷形成,或者由所述凸起与所述第一面交接的侧面部分地内陷形成。
作为本发明一种可实施的方案,所述出线部为贯穿所述本体中间位置的通孔。
作为本发明一种可实施的方案,所述通孔的孔壁设置有供所述本体与电机内部的绕组支架连接的固定连接部。
作为本发明一种可实施的方案,所述固定连接部为所述孔壁内陷形成的槽结构,其上设置有卡接台。
作为本发明一种可实施的方案,所述孔壁还设置有容线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408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