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口唇用微针阵列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40881.6 | 申请日: | 2018-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698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07 |
发明(设计)人: | 权英淑;神山文男;田中弘;近藤奈穗子 | 申请(专利权)人: | 考司美德制药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61M37/00 | 分类号: | A61M37/00 |
代理公司: | 11021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王永红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针阵列 微针 淡化 水溶性高分子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更加有效、更加简便地实现唇的淡化、丰润化的组合物。本发明的唇用微针阵列是出于进行唇的淡化和/或丰润化的目的局部地应用于唇的微针阵列,微针阵列包含水溶性高分子,微针的高度为50μm至300μm,所述微针的前端为直径5~150μm的圆形或具有与之相同面积的平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唇的局部应用微针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唇的淡化(lightening)和/或唇的丰润化技术。
背景技术
唇的色素沉着的淡色化(lighten)受到强烈的关注。作为常见的皮肤的症状,有色素沉着过度、斑点。另外,由年龄增长或疲劳造成的唇的“变薄”也是最近特别是女性不断加深关注的现象。
为了使皮肤淡色化,一直以来使用了许多物质。例如为对苯二酚、曲酸、甘草(licorice)和/或其衍生物、抗坏血酸/抗坏血酸衍生物、熊果苷(arbutin)等。已知为了唇的淡色化而以它们为有效物作为唇膏使用。
另一方面,对于唇的变薄经常采用注入透明质酸等美容医师的手工技术。
微针制剂的经皮吸收性高,尝试过化妆品及医药品等的开发。一般而言,微针制剂的应用部位为皮肤表皮,例如已知有作为利用经内颊给药的疫苗接种的微针贴片(专利文献1)。此微针贴片以贯穿内颊粘膜的外侧层的方式设计。另外,已知有包含微针状的生物相容性基体和位于其表面或内部的多孔性粒子的微针(专利文献2)。此微针可以用于眼下、下唇或法令纹,以能够附着于眼下、口周围等应用部位的尺寸和形状成形。
需要说明的是,已知微针制剂即使不使突起部贯穿至角质层内也会牵拉表皮而使表皮的保护特性降低,从而可以施用化妆品、医药品(专利文献3)。此施用装置在突起部的前端还具有微小突起。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5-51547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87474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13041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加有效地更加简便地实现唇的淡化、丰润化的组合物。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法
虽然公开过将微针用于经内颊给药或者眼下或下唇的技术,然而在唇处没有角质,且外粘膜覆盖了皮内组织。向唇中插入微针而破坏粘膜、将有效物送达皮内的做法会刺激皮内而引起炎症,因此应当避免。本发明人等鉴于口唇组织的特殊性而进行了深入研究,其结果是,通过将微针本身及使之竖立的基板本身用弹性模量比金属、二氧化硅低而相对柔软的物质构成、并使之与唇密合,此外以不破坏唇外粘膜地止步于外粘膜内的方式对高度进行微调,而发明出适于口唇的微针阵列。
本发明如下所示。
〔1〕一种唇用微针阵列,是出于进行唇的淡化和/或丰润化的目的局部地应用于唇的微针阵列,微针阵列包含水溶性高分子,微针的高度为50μm至300μm。
〔2〕根据〔1〕中记载的唇用微针阵列,其中,微针的前端为直径5~150μm的圆形或具有与之相同面积的平面。
〔3〕根据〔1〕或〔2〕中记载的唇用微针阵列,其中,微针的密度为50~2000根/cm2。
〔4〕根据〔1〕~〔3〕中任一项记载的唇用微针阵列,其中,微针的基板部的厚度为3~200μm。
〔5〕根据〔1〕~〔4〕中任一项记载的唇用微针阵列,其中,水溶性高分子为透明质酸或其衍生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考司美德制药株式会社,未经考司美德制药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408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阿片类药物管理系统
- 下一篇:用于协调复位刺激的空间模式随时间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