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42208.6 | 申请日: | 2018-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07855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豊田武;平岛哲矢;冈本力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制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C22C38/06 | 分类号: | C22C38/06;C22C38/38;C21D8/02;C21D9/46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周欣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轧 钢板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热轧钢板,其具有规定的组成,包含以面积分率计马氏体相的组织分率为10~40%、铁素体相的组织分率为60%以上的二相组织,铁素体晶粒的平均粒径为5.0μm以下,铁素体晶粒对马氏体晶粒的覆盖率超过60%。进一步提供一种热轧钢板的制造方法,其包含下述工序:最终的3个轧制机架各自的轧制载荷为前一个的轧制机架的80%以上、并且它们的轧制温度的平均值为800~950℃的工序;及将钢板进行强制冷却、接着卷取的工序,强制冷却在轧制结束后1.5秒以内开始,以30℃/秒以上的平均冷却速度冷却至600~750℃,自然放冷3秒以上且10秒以下,以30℃/秒以上的平均冷却速度冷却至200℃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韧性和扩孔性的平衡优异的抗拉强度为980MPa以上的热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以汽车的燃料效率及碰撞安全性的提高为目的,积极地致力于由应用高强度钢板带来的车体轻量化。在高强度钢板的应用时确保压制成型性变得重要。一般已知复合组织(Dual Phase)钢板(以下称为DP钢板)由软质的铁素体相与硬质的马氏体相的复合组织构成,具有良好的压制成型性。然而,DP钢板由于有时从硬度显著不同的两相的界面产生空隙而产生开裂,所以存在扩孔性差的问题,不适合走行部件等要求高的扩孔性的用途。
在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热轧钢板,其是可包含铁素体和除此以外的马氏体或贝氏体等的热轧钢板,其中,通过极限扩孔率而评价的拉伸凸缘加工性得以改善。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高强度热轧钢板,为了兼顾伸长率与扩孔性,控制了铁素体晶粒对马氏体晶粒的覆盖率以及铁素体晶粒的长宽比及平均粒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394536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8641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近年来,以汽车的进一步轻量化意向、部件的复杂化等为背景,要求具有进一步高的扩孔性和韧性的高强度热轧钢板。
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Ar3点~“Ar3点+100℃”的温度域的温度下进行精轧,在结束该精轧后0.5秒以内开始冷却,以400℃/秒以上的平均冷却速度从终轧温度冷却至“Ar3点-100℃”。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像这样结束精轧后,通过在几乎不给予空气冷却的时间的情况下进行强冷却,从而铁素体晶粒极度细粒化,同时形成所期望的织构,得到面内各向异性小且加工性优异的热轧钢板。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从韧性的提高、特别是韧性及扩孔性提高的观点出发未必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因此就该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热轧钢板而言,关于其材料特性依然存在改善的余地。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通过以精轧中的最终段的前一个轧制机架使奥氏体组织再结晶,之后在奥氏体的晶界中导入利用轻压下产生的微量的应变等,从而控制覆盖马氏体晶粒的铁素体晶粒的平均粒径和长宽比,记载了最终可得到伸长率与扩孔性的平衡优异的高强度热轧钢板。然而,在专利文献2中,从韧性的提高、特别是韧性及扩孔性的提高的观点出发未必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因此就该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高强度热轧钢板而言,关于其材料特性依然存在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的要求提供能够确保对于高强度钢而言不可或缺的韧性、并且满足加工性的扩孔性优异的抗拉强度为980MPa以上的热轧钢板及其制造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未经日本制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4220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