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蜂窝网络中的中继站操作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43278.3 | 申请日: | 2018-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00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2-14 |
发明(设计)人: | 萨拉赫·埃丁·哈伊里;穆罕默德·阿萨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2/04 | 分类号: | H04W72/04 |
代理公司: | 44570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何辉 |
地址: | 518052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西丽街道中山园***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信网络 中继节点 基站 中继节点组 用户装置 调度 分组 通信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基站在电信网络中处理用户装置UE通信的方法。基站根据UE(500)相对于另一个UE的位置将所述UE和另一个UE分组到一组中继节点中;并将中继节点组调度为电信网络中的中继节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无线通信,特别是蜂窝网络中的中继站操作。
背景技术
目前的电信网络使用无线电频谱运行,其中对无线电频谱通信资源的复用访问(multiple access)受到严格控制。连接到网络的每个用户装置(User Equipment,UE)都使用多种复用访问技术被授予频谱的切片(slice),例如,仅举例说,频率分多路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FDM),时分多路复用(Time DivisionMultiplexing,TDM),代码分多路复用(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CDM)和空间分多路复用(Space Division Multiplexing,SDM)或其中一种或多种技术的组合。即使结合这些技术,随着移动电信的普及,目前和未来电信网络的容量也可能受到限制。
5G新无线电(5G/NR)是第三代合作项目(Thi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选择的名称,旨在定义全球5G电信标准,规范新的5G无线空中传播接口。3G和4G通信标准(如当前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进阶LTE标准面向对人的连接。相反的,5G/NR至少部分用于连接所有内容并提供统一的连接结构。5G/NR可能带来一系列家族,如增强型移动宽带(enhanced Mobile Broadband)、大量机器类型通信(massive MachineType Communication)和超可靠和低延迟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Communication,URLLC)。URLLC被定义为5G/NR支持的关键目标方案之一,应提供低延迟通信和高可靠性(例如,一个数据包传输的URLLC可靠性要求为X字节(例如,20个字节)的1-10-5,用户平面延迟为1毫秒ms)。
数据流量的高需求,加上连接装置数量的增加和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的出现,给电信网络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因此,人们渴望和需要一种机制,进一步提高无线通信网络的容量。
发明内容
提供此发明内容摘要是为了以简化的形式介绍一些概念,下面将在详细说明中进一步介绍。本摘要无意确定所称标的物的主要特征或基本特征,也无意用作确定所称权力要求标的物范围的辅助工具。
从一个方面来说,提供了一个由基站(base station,BS)执行的方法,用于处理电信网络中用户装置(UE)的通信。基站根据UE相对于另一个UE的位置,将一个UE与另一个UE分组到一中继节点组中。然后,基站将中继节点组调度为所述电信网络中的中继节点。
所述基站可以选择调度不同的UE与作为中继节点的UE进行通信。
所述基站可以选择调度最多数量的不同UE,以便与每组UE通信。调度是基于邻近性进行的,可能取决于从所述组的中心到不同UE的最大距离。
所述基站可以选择接收中继节点组和不同UE之间链路的链路质量的指示。此外,基站可以收到中继节点组和所述基站之间链路的链路质量的指示;并可根据接收的指示在所述电信网络内执行通信。
或者,另一个UE相对UE的位置在最大半径范围内。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无线通信网络容量的机制。这是通过根据位置条件调度所述中继节点来实现的,所述位置条件能够在所述基站和所述中继节点之间提供良好的无线回程链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捷开通讯(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432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