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45706.6 | 申请日: | 2018-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96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曺城准;金权镇;金成载;罗善旭;尹渊燮;尹永煜;李敬爱;林炳翰;河钟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4F1/005 | 分类号: | F24F1/005;F24F1/0014;F24F1/0063;F24F1/0033;F24F1/0022;F24F1/0029;F24F1/0073;F24F1/0087;F24F13/30;F24F13/14;F24F8/108;F24F13/28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王春芝;金光军 |
地址: | 韩国京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 ||
一种空调包括:外壳,具有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第一排放口,被构造为排放通过所述第一入口进入的空气;第二排放口,被构造为排放通过所述第二入口进入的空气,通过所述第二排放口排放的空气与通过所述第一排放口排放的空气混合;排放面板,具有多个排放孔以使从所述第一排放口排放的空气比从所述第二排放口排放的空气排放得慢;热交换器,被构造为对通过所述第一入口进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第一鼓风单元,被布置为通过所述第一入口将空气吸入所述外壳中,并且通过所述第一排放口从所述外壳排放空气;以及第二鼓风单元,被布置为通过所述第二入口将空气吸入所述外壳中,并且通过所述第二排放口从所述外壳排放空气。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空调,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能够执行各种排气方法的空调。
背景技术
通常,空调是一种利用冷却循环将温度、湿度、气流和分布调节到适于人类活动的最佳条件同时从空气中去除灰尘等的设备。构成冷却循环的主要部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和风扇。
空调可分为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分离的分体式空调以及室内单元和室外单元一起安装在单个柜体中的窗式空调。分体式空调的室内单元包括:热交换器,用于对吸入到面板的内部的空气进行热交换;以及风扇,用于将室内空气吸入到面板的内部并且将吸入的空气再排放到室内空间。
在典型空调的室内单元的情况下,当用户直接接触被排放的空气时,他/她可能感到寒冷和不适,当他/她不接触被排放的空气时,他/她可能感到炎热和不适。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本公开的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执行各种排气方法的空调。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用户感到舒适的最小风速来冷却或加热室内空间的空调。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供未进行热交换的自然风的空调。
本公开的另一方面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供进行过热交换的空气以及与室内空气混合的空气的空调。
本公开的其他方面将部分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该描述中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通过本公开的实践而获知。
技术方案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空调包括:外壳,具有第一入口和第二入口;第一排放口,形成在所述外壳中,并且被构造为排放通过所述第一入口进入的空气;第二排放口,形成在所述外壳中,并且被构造为排放通过所述第二入口进入的空气,其中,将通过所述第二排放口排放的空气与将通过所述第一排放口排放的空气混合;排放面板,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形成有所述第一排放口的部分中,并且具有多个排放孔以使从所述第一排放口排放的空气比从所述第二排放口排放的空气排放得慢;热交换器,被构造为对通过所述第一入口进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第一鼓风单元,被布置为通过所述第一入口将空气吸入所述外壳中,并且通过所述第一排放口从所述外壳排放空气;以及第二鼓风单元,被布置为通过所述第二入口将空气吸入所述外壳中,并且通过所述第二排放口从所述外壳排放空气。
所述外壳可包括引导弯曲部,所述引导弯曲部形成在所述第二排放口上,并且被构造为引导将通过所述第二排放口排放的空气,使得通过所述第二排放口排放的空气与通过所述第一排放口排放的空气混合。
所述空调还可包括:第一流动路径,用于连通所述第一入口与所述第一排放口,使得通过所述第一入口进入的空气流经所述第一流动路径并且通过所述第一排放口排放;以及第二流动路径,用于连通所述第二入口与所述第二排放口连接,使得通过所述第二入口进入的空气流经所述第二流动路径并且通过所述第二排放口排放,并且所述第二流动路径与所述第一流动路径分隔开,使得所述第一流动路径和所述第二流动路径彼此独立。
所述第一排放口可形成在所述外壳的前表面中,所述第二排放口可形成在所述外壳的至少一侧中,并且所述引导弯曲部可朝向向前方向引导将通过所述第二排放口排放的空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457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