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照明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45965.9 | 申请日: | 2018-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6966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07 |
发明(设计)人: | 延济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乐琻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2/00 | 分类号: | F21S2/00;F21V9/00;F21V5/04;F21V19/00;F21K9/60;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苏州锦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502 | 代理人: | 滕锦林 |
地址: | 21549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照明 模块 | ||
实施方式中公开的照明模块包括:具有多个第一凹部的电路板;设置在电路板上并包括多个突起部的光学透镜;设置在光学透镜与电路板之间的发光装置;以及设置在电路板上的吸收层。光学透镜包括:底表面;具有在底表面的中心区域处凹入的入射表面的第二凹部;具有凸形弯曲表面的第一出射表面。突起部从底表面朝向电路板突起。第二凹部被设置在发光装置上,并且突起部被设置在第一凹部中。吸收层围绕电路板上的多个突起部中的至少一个。围绕突起部的吸收层被设置在距突起部的中心为突起部的半径的2.5倍或更小的区域中,并且突起部的中心被设置在距第二凹部的底部中心为底表面的半径的0.3倍至0.95倍的范围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透镜、照明模块以及具有照明模块的照明单元。
背景技术
发光装置例如发光二极管是将电能转换为光的一种半导体装置,并且作为替代现有的荧光灯、白炽灯等的下一代光源正引起广泛地关注。
由于发光二极管使用半导体装置来产生光,因此与对钨进行加热以产生光的白炽灯相比,或与将通过高压放电而产生的紫外线与荧光材料碰撞以产生光的荧光灯相比,发光二极管消耗非常低的电力。
此外,由于发光二极管利用半导体装置的电位差来产生光,因此与现有的光源相比,发光二极管具有寿命长、响应快速特性和生态友好特性。
因此,正在进行许多用发光二极管代替现有光源的研究,并且使用发光二极管作为用于室内和室外使用的各种照明装置(例如灯、显示装置、电子显示板、路灯等)的光源的情况正在增加。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照明模块,在该照明模块中层被布置成吸收行进至电路板上的光学透镜的底表面的一些光。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照明模块,在该照明模块中用于吸收光的层被设置在行进至电路板上的光学透镜的底表面的光的亮度部分的区域上。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照明模块,该照明模块具有支承光学透镜的突起部以及在突起部周围以吸收亮度部分的区域上的光的吸收层。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照明模块,该照明模块能够通过将吸收层分散在由光学透镜反射并行进至电路板的光的亮度部分的区域上来降低中心亮度。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光学透镜,该光学透镜改变从在至少五个侧面处发光的发光装置入射的光的出射角;以及具有该光学透镜的照明模块。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发射至光的光束分散角之外的区域的光的发射角小于入射角的光学透镜以及具有光学透镜的照明模块。
技术解决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照明模块包括:具有多个第一凹部的电路板;设置在电路板上的光学透镜;设置在光学透镜与电路板之间的发光装置;以及设置在电路板上的吸收层。光学透镜包括:底表面;具有凸形弯曲表面的第一出射表面;具有从底表面朝向第一出射表面凹入的入射表面的第二凹部;从底表面朝向电路板突起的多个突起部,其中,第二凹部被设置在发光装置上,多个突起部中的每一个的一部分被设置在第一凹部中,其中,吸收层围绕电路板上的多个突起部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围绕突起部的吸收层被设置在距突起部的中心为突起部的半径的2.5倍或更小的区域中,其中,突起部的中心被设置在距第二凹部的底部中心为底表面的半径的0.3倍至0.95倍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吸收层包括多个吸收层,并且多个吸收层被设置在突起部中的每一个周围,并且可以包括第一凹部与突起部之间的粘合构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吸收层可以设置在距突起部的中心为突起部的半径的1.3倍至2.5倍的范围内。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照明模块具有突起部的中心,突起部的中心可以被定位成基于第一出射表面与底表面的底部中心的角度在45度至85度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乐琻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乐琻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459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