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极化交叉偶极子和具有两个这种双极化交叉偶极子的天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46038.9 | 申请日: | 2018-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701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D·弗莱恩库;A·福尔默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24 | 分类号: | H01Q1/24;H01Q9/20;H01Q9/28;H01Q21/24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杨美灵;李啸 |
地址: | 瑞典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化 交叉 偶极子 具有 两个 这种 天线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极化交叉偶极子(1),包括第一和第二偶极子辐射器(2、3)。每个偶极子辐射器(2、3)包括两个偶极子半部(2a、2b、3a、3b),所述偶极子半部分别具有接地端子载体(4、8)、信号端子载体(6、10)、偶极子接地翼(5、9)和偶极子信号翼(7、11)。所述第一偶极子辐射器(2)的信号端子载体(6)平行于第一偶极子辐射器(2)的接地端子载体(4)伸展,而第二偶极子辐射器(3)的信号端子载体(10)平行于第二偶极子辐射器(3)的接地端子载体(8)伸展。第一偶极子辐射器(2)的偶极子信号翼(7)和偶极子接地翼(5)沿相反的方向伸展。相同的情况适用于第二偶极子辐射器(3)的偶极子信号翼(11)和偶极子接地翼(9)。每个偶极子半部(2a、20 2b、3a、3b)都构造成一体的。第二偶极子辐射器(3)的偶极子信号翼(11)在所述第一偶极子辐射器(2)的偶极子信号翼(7)下方下沉穿过,或者所述第二偶极子辐射器(3)的偶极子接地翼(9)在所述第一偶极子辐射器(2)的偶极子接地翼(5)下方下沉穿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极化交叉偶极子和一种具有两个这种双极化交叉偶极子的天线装置。
背景技术
偶极子辐射器例如由在先公开文献的DE19722742A和DE19627015A中已知。这种偶极子辐射器在此可以具有常见的偶极子结构,或者例如可以由交叉偶极子或方形偶极子等构成。
通常这样给这种偶极子辐射器馈电,使得偶极子半部或辐射器半部直流电式(即电流)地或电容式或感应式地(即电磁地)与外导体连接,与此相对,同轴的连接电缆的内导体流电式(即电流)地或电容式或感应式地(即电磁地)式地与第二偶极子半部或辐射器半部连接。这里,分别在偶极子半部或辐射器半部的相互指向的端部区域处进行馈电。
这例如可以从DE102015007504A中得出,该文献示出偶极子状的辐射器布置结构。所述辐射器布置结构包括四个彼此隔开间距的、不重叠的偶极子翼,所述偶极子翼通过载体与反射器隔开间距地设置。通过相应的馈电线或电路板进行馈电,所述馈电线或电路板以电流或电容式地耦合到这里的翼上。在此,不同的偶极子辐射器的所述馈电线彼此交叉。
这种常规的结构也在WO2014/132254A1中再次给出。各个偶极子翼不重叠地彼此隔开间距地设置。所述偶极子翼同样通过相应的载体与反射器隔开间距地设置。馈电线,如电缆或微带线从反射器朝相应的偶极子翼的方向沿载体向上分布,并且在将其与相应的偶极子翼电焊接之前,所述馈电线在上部的端部区域中彼此交叉。
这里,不利的一方面是,需要非常多的构件。所述构件涉及带有偶极子翼和馈电线的单个载体。
此外,现有技术的交叉偶极子的缺点是,制造耗费和由此产生的成本很高。此外还带来增大的重量,这使得,所述交叉偶极子不能用SMD装配工艺自动定位在基体上。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双极化交叉偶极子,所述双极化交叉偶极子可以比目前为止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交叉偶极子更简单地和更低成本地构造,同时至少应实现类似的电气特性。
所述目的通过根据本申请所述的双极化交叉偶极子和根据本申请所述的具有至少两个这种双极化交叉偶极子的天线装置来实现。在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给出所述双极化交叉偶极子的有利的改进方案,而在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包含天线装置的改进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未经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4603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