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回收装置及热回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46510.9 | 申请日: | 2018-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8922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川口龙生;木村大辅;吉原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碍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28D7/10 | 分类号: | F28D7/10;H01L35/32;H02N11/00;F01N5/02;F01P3/20;F01P7/16;F02G5/04;F25B21/02;F25B27/02;F28F2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旭知行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32 | 代理人: | 王轶;李伟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收 装置 系统 | ||
1.一种热回收装置,其中,具备:
柱状蜂窝结构体,该柱状蜂窝结构体具有:外周侧壁,该外周侧壁具有一个以上的平面状的外周侧面、以及多个隔壁,该多个隔壁配设于外周侧壁的内侧,且区划形成多个隔室,该多个隔室从第一底面贯通至第二底面而形成第一流体的流路;
一个或多个热电转换模块,该一个或多个热电转换模块对置配置于该一个以上的平面状的外周侧面上;
筒状部件,该筒状部件以包含该一个或多个热电转换模块的方式将该蜂窝结构体的外周侧面环绕被覆;以及
壳体,该壳体将该筒状部件环绕被覆,
该多个隔壁是以陶瓷为主成分而构成的,
该壳体具有温度比第一流体的温度低的第二流体的流入口及流出口,在该壳体的内侧面与该筒状部件的外侧面之间按环绕该筒状部件的方式形成有第二流体的流路,
所述热回收装置具备:配置于所述一个或多个热电转换模块与所述筒状部件之间的传热部件,
所述热电转换模块为平板状,
所述蜂窝结构体具有从第一底面的中央部贯通至第二底面的中央部而形成第一流体的流路的中空部,在该中空部的外周侧具有所述多个隔室,
所述热回收装置还具备:
引导管,该引导管从中空部入口的上游侧延伸至中空部出口附近;
挡板,该挡板设置于中空部出口附近;
第一导入口,该第一导入口设置于比挡板更靠上游侧的中空部出口附近,用于向引导管的外周侧引导第一流体;
折返流路,该折返流路形成在蜂窝结构体的内周壁与引导管的外侧面之间,并与第一导入口连通;以及
第二导入口,该第二导入口将折返流路与位于第一底面侧的多个隔室的入口连通,
所述中空部出口附近是指:比所述蜂窝结构体的轴向中央靠下游侧且是比所述蜂窝结构体的所述第二底面靠上游侧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回收装置,其中,
所述筒状部件的内周侧面嵌合固定于所述传热部件的外周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回收装置,其中,
所述传热部件的外周侧面整体形成圆筒面。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回收装置,其中,
在所述一个或多个热电转换模块与所述传热部件之间夹有用于降低两者间的接触热阻的物质。
5.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回收装置,其中,
在所述一个或多个热电转换模块与所述外周侧壁的外周侧面之间夹有用于降低两者间的接触热阻的物质。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回收装置,其中,
第一流体为来自内燃机的排气。
7.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回收装置,其中,
第一流体为来自燃烧装置的排气。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热回收装置,其中,
第一流体为来自汽车发动机的排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热回收装置,其中,
第二流体为在所述发动机与所述热回收装置之间循环的冷却水。
10.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回收装置,其中,
所述筒状部件通过从壳体的外周侧插入的一个或多个螺丝、或者、装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筒状部件之间的一个或多个弹簧而被按压。
11.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热回收装置,其中,
所述筒状部件是利用带状部件以包含所述一个或多个热电转换模块的方式将所述蜂窝结构体的外周侧面卷绕而形成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碍子株式会社,未经日本碍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4651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频带毫米波天线阵列
- 下一篇:带有增强的筒体的可胀大阴茎假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