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包含槲皮素的粉末固体分散体、其制备方法及其配制物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48118.8 | 申请日: | 2018-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446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31 |
发明(设计)人: | M·龙基;E·弗拉蒂尼;A·里瓦 | 申请(专利权)人: | 因德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9/00 | 分类号: | A61K9/00;A61K9/14;A61K9/20;A61K9/48;A61K31/3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张朔;黄革生 |
地址: | 意大***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包含 槲皮素 粉末 固体 散体 制备 方法 及其 配制 | ||
本发明涉及包含槲皮素、磷脂和极易溶于水至易溶于水的载体的粉末固体分散体。本发明还涉及所述粉末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和包含所述固体分散体的药物组合物、营养组合物和美容化妆组合物。
发明领域
本发明涉及包含磷脂和极易溶于水至易溶于水的载体的粉末固体分散体。本发明还涉及所述粉末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和包含所述粉末固体分散体的药物组合物、营养组合物和美容化妆组合物。
槲皮素(即,2-(3,4-二羟基苯基)-3,5,7-三羟基-4H-色烯-4-酮)具有式(I),属于黄酮醇(类黄酮的一个亚类)的化学家族。槲皮素是柠檬黄色的亲脂性粉末,基本不溶于水,但是溶于乙醇、甲醇、丙酮和其它亲脂性有机溶剂。槲皮素的熔点为316℃。
槲皮素主要作为槲皮素糖苷存在于多种水果和蔬菜、包括苹果、葡萄、洋葱、刺山柑蕾(capers)、浆果、萝卜中。
槲皮素对人类健康具有多种潜在益处,包括抗氧化、抗炎、抗过敏和抗哮喘作用。槲皮素的抗过敏和抗哮喘活性是通过对肥大细胞和嗜碱细胞释放的组胺的抑制作用来介导的。还已经研究了槲皮素的归因于不同作用机制的潜在抗癌作用。
由于对于人类健康的这些潜在益处,槲皮素作为营养和药物成分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槲皮素的潜在功效由于其具有低的和变化的生物利用度(这主要归因于其水溶性非常差)而受到限制。由于低的和变化的口服生物利用度,需要高单位剂量的槲皮素以确保其药理活性。
多项动物研究证实了槲皮素体内吸收的高变化性,其已经证明不同的饮食因素可强烈影响槲皮素吸收(Nishijima,T.等人,(2009).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chemistry,57(6),2583-2587;Tamura,M.等人,(2007).Journal of food science,72(9);Azuma,K.等人,(2003)。已经应用不同的方法来提高槲皮素吸收,包括掺入微乳和纳米乳(Gao,Y.等人,(2009).Colloids and Surfaces B:Biointerfaces,71(2),306-314)、固体脂质纳米颗粒(Li,H.,等人,(2009).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133(3),238-244)、环糊精包合物(Aytac,Z.,等人,(2016).Food chemistry,197,864-871)、聚合物纳米颗粒(Patel,A.R.,等人,(2012).Food Chemistry,133(2),423-429)中,但是这些方法中大多数具有多种缺陷,包括包封载量低、制备复杂、缺乏节约成本的工业规模的制备方法。而且,大多数这些方法仅以实验室规模应用,并且仅在体外或体内动物研究中证实了可能改善槲皮素口服生物利用度。
CN 1813677A(四川大学[CN]),2006年8月9日公开)涉及槲皮素脂质体注射粉末及其制备方法。该脂质体粉末由槲皮素、聚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卵磷脂、胆固醇和赋形剂(例如山梨醇、甘露醇、葡萄糖、蔗糖或海藻糖)制成,并且通过包括如下的方法制备:将槲皮素、聚乙二醇-磷脂酰乙醇胺、卵磷脂和胆固醇溶于氯仿和甲醇中,蒸发溶剂得到干残余物,加入无菌汤(sterile broth)和赋形剂,得到水溶液,将其进行超声处理和冷冻干燥,得到粉末。
CN 102580111B(四川大学,2014年4月9日公开)公开了一种脂质体,其包含包埋在环糊精中的槲皮素。具体而言,该脂质体通过包括下述的方法制备:将槲皮素加入羟丙基-β-环糊精在溶剂中的溶液中,得到溶液,所述溶剂选自无水乙醇、正丁醇和醚中的一种或多种;向该溶液中加入蛋黄卵磷脂或大豆磷脂、胆固醇、聚乙二醇-二硬脂酸、磷脂酰乙醇胺,接着将所得溶液加入到蔗糖水溶液中,通过冷冻干燥除去溶剂。在该脂质体中,使用相对于槲皮素而言过量的卵磷脂或大豆磷脂;在更详细的内容中,槲皮素与卵磷脂或大豆磷脂之间的重量比为1:5至1: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因德纳有限公司,未经因德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481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