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锂离子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49701.0 | 申请日: | 2018-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9896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3 |
发明(设计)人: | 川合徹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1M10/0587 | 分类号: | H01M10/0587;H01M4/131;H01M4/133;H01M10/0525;H01M10/0569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赵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锂离子 二次 电池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即使将充电终止电压高低压化至4.41V以上,也能够得到更良好的循环特性。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是包括具有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具有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和隔膜卷绕成卷状的卷绕型电极组装体,并且充电终止电压为4.41V以上且4.47V以下的卷绕型锂离子二次电池,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整体的面积相对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对置部的面积的比例为100.5%以上且104.0%以下,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的间隙在所述卷绕的轴向上为0.1mm以上且0.5mm以下,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中包含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每单位重量的放电容量为169.0mAh/g以上且178.0mAh/g以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以往,使用二次电池作为各种电子设备的电源。二次电池具有正极、负极、配置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的隔膜、以及电解质封入外装体的结构。特别是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锂离子经由电解质在正极与负极之间移动而进行电池的充放电。
近年来,从锂离子二次电池的高能量密度化的要求出发,提出了将充电终止电压设定得高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例如专利文献1)。此外,提出了使用离子传导性良好的溶剂作为非水电解质溶剂的技术(例如专利文献2、3)。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305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72805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5-56241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人等发现产生如下新的问题:如果在以往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中将充电终止电压提高到4.41V以上,则由于高电压化,促进了电池材料的劣化,循环特性恶化。在锂离子二次电池中,如果循环特性恶化,则由于反复充放电,放电容量下降,循环后的单元电池容量相对于初始单元电池容量的比例(容量维持率)下降,因此不能延长寿命。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充电终止电压高电压化到4.41V以上也得到更良好的循环特性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本发明涉及一种锂离子二次电池,是包括卷绕型电极组装体并且充电终止电压为4.41V以上且4.47V以下的卷绕型锂离子二次电池,所述卷绕型电极组装体的具有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具有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和隔膜卷绕成卷状而成的,
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整体的面积相对于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与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的对置部的面积的比例为100.5%以上且104.0%以下,
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的间隙在所述卷绕的轴向上为0.1mm以上且0.5mm以下,
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层中包含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每单位重量的放电容量为169.0mAh/g以上且178.0mAh/g以下。
本发明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即使将充电终止电压高电压化至4.41V以上,也发挥更良好的循环特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具有卷绕结构的电极组装体的一个例子的示意性剖视图。
图2A是用于说明展开电极组装体的卷绕而对置的某一组正极活性物质层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配置和关系的图1的电极组装体的分解示意图(展开示意图)。
图2B是用于说明展开电极组装体的卷绕而对置的另一组正极活性物质层和负极活性物质层的配置和关系的图1的电极组装体的分解示意图(展开示意图)。
图2C是在图2A中将正极以正极活性物质层与负极活性物质层对置的方式重叠在负极上时的电极组装体的分解示意图(展开示意图)。
图3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中的正极与负极的间隙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锂离子二次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4970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辆用空调单元
- 下一篇:距离传感器、距离测量装置和图像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