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电子控制单元的液压制动系统及其运行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50440.4 | 申请日: | 2018-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9743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C·米勒;R·勒布纳;M·克勒夫;F·艾尔威施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克诺尔轨道车辆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3/16 | 分类号: | B60T13/16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俞海舟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电子 控制 单元 液压 制动 系统 及其 运行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液压制动系统和一种用于根据制动压力控制制动至少一个车轮的方法,其中,使用由电动机(1')驱动的液压泵(2')来产生液压并且由电子控制单元(4')从测得的实际制动压力与目标压力设定值的比较出发确定至少一个调节值以补偿控制偏差,以便操控至少一个致动器来增加或减小实际制动压力的压力以适应目标压力设定值,其中,由电子控制单元(4')这样操控作为致动器的电动机(1')来补偿控制偏差,使得液压泵(2')在一个旋转方向上引起制动压力的压力增加并且在另一个旋转方向上引起制动压力的压力减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根据制动压力控制来制动车轮的液压制动系统,该液压制动系统包括:由电动机驱动以产生液压的液压泵;电子控制单元,其用于从测得的实际制动压力与目标压力设定值的比较出发确定至少一个调节值以补偿控制偏差,该电子控制单元操控至少一个致动器来增加或减小实际制动压力的压力以适应目标压力设定值。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根据该制动压力控制来制动车轮的方法以及与其相关的计算机程序产品。
背景技术
本发明的应用领域主要扩展到通常装备有液压操作的摩擦制动器的所谓的轻轨车辆(LRV)、如有轨电车。这种液压操作的摩擦制动器基于明显更高的工作介质压力可比气动制动设备构造得更加紧凑。这种紧凑的部件又能实现车辆的高份额的低车架。
在此关注的液压操作的摩擦制动器中,通过由衬片和制动盘构成的摩擦副施加制动力。为此所需的衬片对制动盘的压紧力由被加载液压压力的活塞产生。如果忽略摩擦系数波动、非线性弹簧特性曲线和变化的机械效率的影响,则在主动制动力发生器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制动力与施加的液压压力直接成正比。在由弹力操作且待液压释放的被动制动力发生器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制动力与施加的液压压力成间接比例关系。
总的来说,制动力应能够在值和变化率(梯度)方面尽可能自由且精确地调节。特别是当车轮/轮对因低的力锁合而滑动时以及当在施加起动牵引力(Anfahrzugkraft)的同时起动车辆时需要高压力梯度,这需要制动器快速反应。
DE 102016219314 A1公开了一种液压制动系统,其中,由一个电动机驱动的两个液压泵分别为两个配设的盘式制动器产生制动压力。在此两个配设的液压回路分别包括两个电磁可控阀,其中一个阀用于增加制动压力的压力并且另一个阀用于减小制动压力的压力。此外,配设的液压泵将吸入的、用于供应供油压力的液压流体泵送到设置用于在控制阀组件范围内增加压力的电磁阀的供油压力入口。电子控制单元(ECU)控制这两个电磁阀,以便根据目标压力设定值产生制动压力。
在公知的、在图1中关于所关注类型的传统液压制动系统示出的现有技术中,由电动机1驱动的液压泵2从用于存储液压流体的油箱3产生液压。
通过电子控制单元4二进制地接通或关闭电动机1。只有在需要补充供油压力时才由电子控制单元4接通电动机1。由液压泵2产生的液压才经由压力过滤器5连同与该之并联的止回阀6以及随后与之串联的另一止回阀7到达压力管路8。此外,用于蓄能器压力的压力传感器9也连接到压力管路8上。用于蓄能器压力的压力传感器9将其测量信号发送给电子控制单元4以进行监控。在止回阀7的相对置连接侧上,压力管路8设有在出口侧通向油箱3的限压阀10,以实现最高压力限制。此外,压力管路8通常与油压蓄能器11、通常为膜片式蓄能器连接。
为了增加制动压力P的压力,电子控制单元4根据压力控制操作在此用作致动器的比例压力控制阀12。为了减小压力,根据控制电子控制单元4操作在此同样用作致动器的比例压力控制阀13,该比例压力调节阀在出口侧通向油箱3。与此相对,为实现压力增加而设置的另一比例压力控制阀12在入口侧与引导供油压力的压力管路8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克诺尔轨道车辆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克诺尔轨道车辆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504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