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漏泄同轴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51009.1 | 申请日: | 2018-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989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田中一平;辻田照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藤仓 |
主分类号: | H01Q13/22 | 分类号: | H01Q13/22;H01B1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玮;张丰桥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漏泄 同轴电缆 | ||
本发明的漏泄同轴电缆具备:内部导体,其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绝缘体,其覆盖内部导体;外部导体,其以纵向添加形成有槽的金属带的方式设置于绝缘体;非金属线,其设置于外部导体的外表面;非金属线,其包括合成树脂;以及护套,其覆盖外部导体和非金属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漏泄同轴电缆。
本申请主张于2017年9月14日在日本申请的日本专利2017-176842号优先权,在这里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漏泄同轴电缆例如具备内部导体、覆盖内部导体的绝缘体、设置于绝缘体外表面侧的外部导体以及设置于外部导体的外周面的护套,并具有在外部导体形成有多个槽作为辐射部的构造。
供给至内部导体的电磁波信号被外部导体屏蔽,但电磁波信号通过作为辐射部的槽向外部漏泄。即,可以说漏泄同轴电缆是电缆型天线、且是特殊的细长的信号收发天线。例如可以使用金属带等(参照专利文献1)作为外部导体。通过在绝缘体的四周纵向添加金属带而形成外部导体。
专利文献1:日本国特许第5190147号公报
在制作漏泄同轴电缆时,若以金属带与绝缘体之间产生有缝隙的状态横向卷绕金属带,则在形成护套的挤压工序中,由于树脂的挤压压力而在金属带产生皱褶。因此,作为漏泄同轴电缆的特性可能在长度方向上出现偏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特性的偏差的漏泄同轴电缆。
本发明的第一形态为漏泄同轴电缆,具备:内部导体,其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绝缘体,其覆盖上述内部导体;外部导体,其以纵向添加形成有槽的金属带的方式设置于上述绝缘体;非金属线,其设置于上述外部导体的外表面,包括合成树脂;以及护套,其覆盖上述外部导体和上述非金属线。
本发明的第二形态优选为,在上述第一形态所述的漏泄同轴电缆的基础上,在上述外部导体的外表面还具备导体线。
本发明的第三形态优选为,在上述第二形态所述的漏泄同轴电缆的基础上,上述非金属线和上述导体线中至少一者为编织或者横向缠绕。
本发明的第四形态优选为,在上述第一~第三形态中任一形态所述的漏泄同轴电缆的基础上,上述槽为矩形状,且沿着上述漏泄同轴电缆的长度方向的第二边比沿着上述漏泄同轴电缆的宽度方向的第一边长,在俯视上述漏泄同轴电缆的情况下,上述槽的第一边的长度为占上述外部导体的外径的60~90%。
本发明的第五形态优选为,在上述第二形态所述的漏泄同轴电缆的基础上,上述导体线的至少一部分形成与上述非金属线的复合线。
根据上述本发明的形态,能够通过非金属线的使用,来抑制在绝缘体与金属带之间产生缝隙。因此,使长度方向上的构造的偏差缩小,阻抗等电气特性稳定化。另外,由于使用非金属线,所以不会阻碍辐射部处的电磁波的辐射。
附图说明
图1的(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漏泄同轴电缆的剖视图,(B)是(A)的漏泄同轴电缆的俯视图。
图2的(A)是比较方式的漏泄同轴电缆的剖视图,(B)是(A)的漏泄同轴电缆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和比较方式的漏泄同轴电缆中的频率与VSWR间关系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4的(A)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漏泄同轴电缆的剖视图,(B)是(A)的漏泄同轴电缆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和比较方式的漏泄同轴电缆中的频率与VSWR间关系的图。
图6是表示导体线的密度与耦合损耗间关系的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漏泄同轴电缆的第一变形例的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藤仓,未经株式会社藤仓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510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