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断路器及具备该断路器的安全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51376.1 | 申请日: | 2018-09-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6611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4 |
发明(设计)人: | 浪川胜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柏恩氏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H37/04 | 分类号: | H01H37/04;H01H37/5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范文萍;龚敏 |
地址: | 日本国大阪***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断路器 具备 安全 电路 | ||
断路器(1)具备:固定接点(21);可动片(4),其具有形成为板状并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部(43),并且在该弹性部(43)的一端部具有可动接点(41),可动片(4)将可动接点(41)向固定接点(21)按压而与固定接点(21)接触;热响应元件(5),其通过伴随温度变化发生变形而使可动片(4)进行动作,使得可动接点(41)与固定接点(21)分隔;壳体(10),其收容可动片(4)及热响应元件(5);以及端子片(2)或(3),其与外部电路电连接。壳体(10)具有沿弹性部(43)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侧壁(11)。端子片(2)或(3)具有从侧壁(11)向壳体(10)的外侧突出的突出部(27)或(37)。侧壁(11)在突出部(27)或(37)的周边具有向壳体(10)的内侧凹陷的凹部(12)或(13)。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内置于电气设备的二次电池组等的小型的断路器等。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各种电气设备的二次电池、电动机等的保护装置(安全电路),使用断路器。在产生充放电中的二次电池的温度过度上升的情况或过电流流过汽车、家电产品等设备的电动机等的情况等异常时,断路器切断电流以保护二次电池、电动机等。就作为如上所述的保护装置使用的断路器而言,为了确保设备的安全,要求追随温度变化而准确地动作(具有良好的温度特性)和通电时的电阻值稳定。
在断路器设有热响应元件,该热响应元件根据温度变化而进行动作,导通或切断电流。在专利文献1中,示出了应用双金属作为热响应元件的断路器。所谓双金属,是由热膨胀率不同的两种板状的金属材料层叠而成,并通过根据温度变化来改变形状,从而控制接点的导通状态的元件。该文献所示的断路器是在壳体收纳固定片、端子片、可动片、热响应元件、PTC热敏电阻等部件而成的,固定片及端子片的端子从壳体突出,与电气设备的电路连接而使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035822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需解决的课题
另外,在断路器作为个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型便携信息终端设备或被称为智能手机的薄型的多功能移动电话等电气设备所装备的二次电池等的保护装置而使用的情况下,除了上述安全性的确保之外,还要求小型化。特别是,在近年的便携信息终端设备中,用户的小型化(薄型化)的意向强烈,由各公司新发售的设备为了确保设计上的优势,设计成小型的倾向显著。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构成便携信息终端设备的一个部件,与二次电池一起安装的断路器也强烈要求进一步的小型化。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实现小型化的断路器。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断路器具备:固定接点;可动片,其具有形成为板状并发生弹性变形的弹性部,并且在该弹性部的一端部具有可动接点,所述可动片将所述可动接点向所述固定接点按压而与所述固定接点接触;热响应元件,其通过伴随温度变化发生变形而使所述可动片进行动作,使得所述可动接点与所述固定接点分隔;壳体,其收容所述可动片及所述热响应元件;以及端子片,其与外部电路电连接,在所述断路器中,所述壳体具有沿所述弹性部的长度方向延伸的侧壁,所述端子片具有从所述侧壁向所述壳体的外侧突出的突出部,所述侧壁在所述突出部的周边具有向所述壳体的内侧凹陷的凹部。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所述断路器中,优选为,所述突出部相对于所述热响应元件配置在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所述断路器中,优选为,所述侧壁在所述热响应元件的周边具有凸部,该凸部比所述凹部更向所述壳体的外侧突出。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所述断路器中,优选为,所述壳体具有:第一壳体,其形成有用于收容所述可动片及所述热响应元件的收容凹部;以及第二壳体,其安装于所述第一壳体,并覆盖所述收容凹部,所述凹部形成于所述第一壳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柏恩氏株式会社,未经柏恩氏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513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