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树脂成形品的检查方法和制造方法、树脂成形品的检查装置和制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52341.X | 申请日: | 2018-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32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杉原洋树;谷野贵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丽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N23/18 | 分类号: | G01N23/18;G01N2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王潇悦;段承恩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树脂 成形 检查 方法 制造 装置 | ||
一种树脂成形品的检查方法和制造方法、树脂成形品的检查装置和制造装置,能够以高精度检测树脂成形品是合格品还是不合格品,并且能够事先检测出将来可能发生变形等的树脂成形品,因此在分为多个构件的树脂成形品的接合面的检查中,根据以至少2个以上的路径放射的X射线透射树脂成形品时的X射线检测结果,计测缺陷候补的高度位置,由此能够高精度地检测出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以高精度检测出树脂成形品是合格品还是不合格品的树脂成形品的检查方法和制造方法、树脂成形品的检查装置和制造装置、高压罐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树脂成形品以及高压罐和燃料电池车。
背景技术
近年,为了应对石油燃料的枯竭、削减有害气体排出量的要求,燃料电池车受到瞩目。燃料电池车搭载例如使氢和空气中的氧发生电化学反应而发电的燃料电池,将燃料电池发出的电向电动机供给而形成驱动力。当燃料电池是氢电池的情况下,对汽车搭载氢用高压罐。若举一例,则高压罐包含树脂制衬套构件和覆盖衬套构件外侧的纤维强化树脂层。衬套构件是树脂制、铝和铁等金属制等。它们之中,树脂制的衬套构件由于重量轻且成形性优异从而能够廉价地制造,因此其开发不断推进。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4-50181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4-96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使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成形品制作出的高压罐在反复进行高压气体(特别高压氢气)的填充和放压时,有时发生变形等,成为可靠性下降的原因。这样的突发性异常的产生原因不明,并且也没有针对该异常的检查方法。
因此,本发明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专心研究,结果发现了罐的变形等的原因是由例如将分为2个部件制造的树脂成形品进行接合的部位存在的杂质和空隙引起的。当采用树脂成形品的接合中一般使用的熔敷来接合的接合方法的情况下,产生为了充分熔敷而将接合部挤压的工序。该工序中在接合部熔融了的树脂产生隆起(以下记为毛边)。该毛边之中的空隙和杂质不会成为使树脂成形品发生变形等的原因。但是,对于树脂成形品的内部检查,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检查方法那样,一般透射X射线并根据其透射量的变化来检测内部有没有杂质和空隙。将该实施方式示于图3。其是用于说明在一般的X射线透射摄像的检查结构中无法判别的缺陷和非缺陷部分的一例的示意图。为了使说明简便,树脂成形品2仅表示出X射线放射单元1侧的接合截面部。该结构中,从X射线放射单元1放射出的 X射线透射应该检查的接合部分和毛边部分这两者,因此难以判别出从X 射线放射单元1放射出的X射线的透射量变化是由接合部的空隙或杂质引起的,还是由毛边部分的空隙或杂质引起的。另外,通过来自多个方向的 X射线的照射来确定缺陷产生位置的作法也被很好地使用,但难以根据其产生位置判别该部分是毛边还是接合部。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以往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以高精度检测出树脂成形品是合格品还是不合格品、且能够事先检测出将来可能发生变形等的树脂成形品的树脂成形品的检查方法和制造方法、树脂成形品的检查装置和制造装置、高压罐的制造方法和制造装置、树脂成形品以及高压罐和燃料电池车。
即,解决上述课题的本发明一方案涉及的树脂成形品的检查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以多个路径放射X射线的X射线放射单元、对透射了树脂成形品的X射线进行检测的1个以上的X射线检测单元、以及图像处理单元,所述图像处理单元由缺陷候补检测单元、高度测定单元、图像运算单元和挑选单元构成,所述缺陷候补检测单元对所述X射线检测单元取得的2个以上的图像检测缺陷候补,所述高度测定单元采用立体匹配法测定高度,所述图像运算单元将记录了由所述高度测定单元得到的高度位置信息的图像和由所述缺陷候补检测单元得到的缺陷候补图像进行逻辑乘,所述挑选单元根据所述高度位置判断缺陷候补合格与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丽株式会社,未经东丽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523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