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雷达装置以及雷达装置的接收增益变更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53170.2 | 申请日: | 2018-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1109983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5 |
发明(设计)人: | 井上修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古野电气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S7/40 | 分类号: | G01S7/40;G01S13/95;G01W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楼高潮 |
地址: | 日本兵库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雷达 装置 以及 接收 增益 变更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雷达装置以及雷达装置的接收增益变更方法,可正确地自动校正由频率转换部的零件的个体差或温度特性等所引起的增益的偏差。雷达装置(1)包括的频率转换部(12)对探知信号反射并已由天线(10)接收的回波信号的频率进行转换,并且将信号电平放大。雷达装置(1)包括路径切换部(20),在发送信号正被朝天线(10)输出的期间的时机,将发送信号生成部(11)输出的所述发送信号作为校正用信号输出至频率转换部(12)。增益调整部(23)根据被输入频率转换部(12)的校正用信号的信号电平、及频率转换部(12)将校正用信号放大的结果的信号电平,变更频率转换部(12)的放大增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主要涉及一种从天线发送探知信号,并通过所述天线来接收探知信号反射而成的反射波的雷达装置。
背景技术
从以前以来,在雷达装置中,对接收反射波并将其放大时的增益进行控制的构成已为人所知。专利文献1公开此种雷达装置。
专利文献1公开一种大气雷达,其朝空中放射电波,接收由大气所反射的电波,并对所述接收信号进行处理,由此测定上空的大气的状态。所述大气雷达包括:频率转换部件,将接收信号的频率从无线频率转换成中间频率;增益控制部件,调整接收机的增益;以及增益决定部件,使用通过信号处理所获得的大气数据来求出大气雷达的接收机的最合适的增益。通过将增益控制部件的增益设为由增益决定部件所决定的增益值,而自动地调整接收机的增益。
专利文献1通过所述构成,即便在大气回波的接收电平大幅度变化的情况下,也可以自动地调整最合适的接收机增益,并可进行与观测时的大气回波的特性相称的最合适的观测。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1-2015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的雷达装置包括的频率转换部件及增益控制部件中,通常使用许多零件,各个零件的个体差及温度特性重叠,接收机的增益受到复杂的影响。因此,难以不实际进行测定而校正接收机的增益的偏差。
近年来,在气象雷达的领域中,为了高精度地推断降雨的强度等,有时使用同时收发相互正交的两个极化波(垂直极化波及水平极化波)的双极化波雷达。另外,以观测区域的扩大及观测的高精度化等为目的,设置多台雷达装置来构筑雷达网。在此种构成中,若在垂直极化波的接收通道与水平极化波的接收通道之间增益存在偏差、或在多个雷达之间接收增益存在偏差,则成为测定精度大幅度下降的原因。
关于此点,在专利文献1的构成中,根据对接收信号进行信号处理所得的大气数据来调整接收机的增益。大气数据受到频率转换部件及增益控制部件的个体差等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周围的大气的状态的影响。因此,专利文献1的构成虽然可实现增益调整的自动化本身,但无法稳定地消除由各个雷达包括的频率转换部件及增益控制部件的个体差及温度特性所引起的偏差。
在雷达装置中,作业者一边测定实际的增益一边手动调整增益也从以前以来一直在执行。也存在如下的情况:在工厂出货前,在使温度互不相同的环境下测定增益,由此实验性地求出温度特性曲线,在雷达装置中设定所述温度特性,并进行通过信号处理来消除温度特性的运算。另外,在双极化波雷达中,为了在垂直极化波的接收通道与水平极化波的接收通道之间去除接收增益的偏差,而进行使用太阳的校正也广为人知。
但是,这些作业繁杂,且调整作业需要长时间。另外,在手动的调整中也存在人为错误的担忧。
进而,在一旦对已开始运转的雷达进行增益的调整的情况下,必须从装置的内部取出基板等零件后进行,因此作业需要长时间。另外,必须长时间地停止雷达的运转,因此尤其在重视测定的持续性的气象雷达中期望改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古野电气株式会社,未经古野电气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5317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