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将柔性电路电极与具有块体导体的引线主体结合的混合神经刺激引线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53324.8 | 申请日: | 2018-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21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17 |
发明(设计)人: | K.沙;S.萨贝桑;B.派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里利生命科学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N1/375 | 分类号: | A61N1/375;A61N1/05;A61N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金玉洁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电路 电极 具有 块体 导体 引线 主体 结合 混合 神经 刺激 | ||
一种装置包括神经接口和引线主体。引线主体包括块体导体,神经接口包括柔性电路。柔性电路包括微制造基底和裸露电极。设置在电极和块体导体之间的互连区域提供电极和块体导体之间的电连接,使得电信号可以经由块体导体相对于电极传送。互连区域可以通过引线接合、焊接或其它合适的连接方法分别连接到电极和块体导体。
背景技术
可植入的医疗装置能够用于监测(例如,持续的葡萄糖监测)以及用于刺激(例如,以调节心脏的跳动)。这样的装置可以包括电极。电极可以放置在目标位置以用于监测或刺激。在监测的情形中,电极从目标位置收集信息,并且电子封装处理该信息。在刺激的情形中,电子封装产生经由电极传送到目标位置的电信号。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各种示例针对混合神经引线(例如,包括(a)适合于容纳复杂几何形状的微制造的薄膜电极阵列,以及(b)在引线主体内的用于将信号传送到电极阵列或从电极阵列传送信号的高可靠性的块体布线(bulk wiring))、包括该混合神经引线的系统以及用于形成该混合神经引线的方法。
在一个示例中,提供一种制造神经引线组件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提供引线主体,该引线主体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块体导体(bulk conductor),其中第一端被配置用于与电子装置的连接。该方法还包括提供包括裸露电极的柔性电路。该方法还包括提供互连区域。该方法还包括在互连区域和裸露电极之间建立电连接。该方法还包括将引线主体的块体导体的第二端连结为与互连区域电连接。结果,引线主体的块体导体经由互连区域与裸露电极电连接,从而在裸露电极和引线主体的块体导体的第一端之间建立用于信号传输的路径。
在另一示例中,提供一种系统,该系统包括引线主体、柔性电路和互连区域。引线主体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块体导体。柔性电路包括裸露电极。互连区域设置在裸露电极和块体导体之间。裸露电极电连接到互连区域,并且块体导体被连结为与互连区域电连接,使得裸露电极和块体导体经由互连区域进行电通信。
在另一示例中,提供一种系统,该系统包括引线主体、柔性电路、互连区域和复用器。引线主体包括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的块体导体。柔性电路包括裸露电极。互连区域设置在裸露电极和块体导体之间。裸露电极电连接到互连区域并且块体导体被连结为与互连区域电连接,使得裸露电极和块体导体经由互连区域进行电通信。复用器与裸露电极电连接并与块体导体电连接。复用器被配置为响应于经由块体导体接收的输入而控制相对于裸露电极的信号的特性。
提及这些说明性的示例不是为了限制或限定本公开的范围,而是为了提供示例以帮助对本公开的理解。在提供进一步的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中讨论了说明性的示例。通过研究本说明书,可以进一步理解由各种示例提供的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示出一个或更多个特定示例,并与示例的描述一起用于解释特定示例的原理和实现方式,该附图被并入到本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
图1示出根据至少一个示例的神经刺激系统的俯视图。
图2示出根据至少一个示例的可在图1的神经刺激系统中使用的引线的剖视图。
图3示出根据至少一个示例的可在图1的神经刺激系统中使用的包括复用器或控制器的引线的一部分。
图4示出根据至少一个示例的可在图1的神经刺激系统中使用的包括柔性电路的引线的一部分。
图5示出根据至少一个示例的可在图1的神经刺激系统中使用的包括应力释放特征的引线的一部分。
图6是示出根据至少一个示例的制造神经引线的工艺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里利生命科学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威里利生命科学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5332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主动笔及传感器控制器
- 下一篇:丙酮酸激酶调节剂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