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治疗血管缺损的装置、系统和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80054899.1 申请日: 2018-08-21
公开(公告)号: CN111031938A 公开(公告)日: 2020-04-17
发明(设计)人: A·罗斯克塔;G·克里西那莫西;J·冈萨雷斯;P·奎恩;E·余 申请(专利权)人: 柯惠有限合伙公司
主分类号: A61B17/12 分类号: A61B17/12;A61B17/34
代理公司: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代理人: 杨昀;蔡文清
地址: 美国马*** 国省代码: 暂无信息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用于 治疗 血管 缺损 装置 系统 方法
【说明书】:

本文公开了用于治疗血管缺损的装置、系统和方法。例如,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涉及一种闭塞装置,该闭塞装置包括具有展开状态的第一网状物以及具有展开状态的第二网状物,其中,所述第一网状物绕第一轴弯曲以形成第一带状物,并且所述第二网状物围绕不同于第一轴的第二轴弯曲以形成第二带状物。所述第二带状物可以位于所述第一带状物的径向向内,使得装置包括第一和第二重叠区域,在该区域中,所述第一带状物与所述第二带状物重叠。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7年8月22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号15/683,627的优先权,其全文通过引用纳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技术总体上涉及用于治疗血管缺损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背景技术

动脉瘤是血管的充血性扩张,其通常由疾病或血管壁弱化导致。动脉瘤的壁可能会逐渐变薄,这会使得破裂的风险增加,导致出血性卒中、甚至猝死。在美国,每年约有30,000至40,000例的动脉瘤破裂病例,占所有中风的约5%。动脉瘤破裂后的预后较差;30天死亡率约为45%,仅40-50%的幸存者实现了积极的功能性结果。防止动脉瘤破裂的传统方法通常包括用金属线圈填塞动脉瘤,以减少血液流入动脉瘤并防止其进一步变大和破裂。该线圈通常称为“栓塞线圈”或“微线圈”,并且可以根据其结构性质分为以下三类:框架线圈(framing coil)、填充线圈(filling coil)和修整线圈(finishing coil)。首先将框架线圈插入动脉瘤中,形成基础结构,然后将稍后递送的填充线圈塞入该基础结构中。这样,框架线圈比填充线圈和修整线圈更硬,从而提供结构稳定性,并且通常具有复杂或三维的形状,以接近动脉瘤的外周。相对而言,填充线圈比框架线圈软,并且多个填充线圈被塞入框架线圈的框架内以实现高堆积密度。最后递送修整线圈以对填充线圈之间任意剩余间隙进行填充。

然而,栓塞线圈具有各种缺陷。首先,栓塞线圈通常仅实现20-40%的堆积密度(即,插入动脉瘤囊的线圈体积与动脉瘤囊体积的比例)。结果,在约30%的线圈病例中,血液继续流入动脉瘤(也称为复通),这可能会导致动脉瘤随着时间进一步肿胀。此外,由于线圈必须非常小才能安装在用于通过细小的颅血管递送的微导管中,因此通常需要大量线圈才能充分填充动脉瘤。该大量线圈必须一个接一个递送,从而增加了操作时间和复杂性。另一个缺陷是栓塞线圈不能适应各种各样的动脉瘤形状和大小。例如,栓塞线圈难以稳定在宽颈动脉瘤内,这可能导致一个或多个线圈跨颈部迁移,使一部分迁移的线圈突出进入母血管。迁移线圈的突出部分可能是血栓栓塞的病灶,如果不加以解决可能会致命。为了解决该缺点,许多现有的处理方法包括使颅内支架位于横跨动脉瘤的颈部,以防止部分或全部线圈跨颈部迁移。然而,颅内支架可能也是血栓栓塞的病灶,并且使操作时间和成本进一步增加。因此,需要用于治疗动脉瘤的改进的装置、系统和方法。

发明内容

本技术总体上涉及用于治疗血管缺损的装置、系统和方法,具体地说涉及用于治疗出血性卒中的血管闭塞装置。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本技术包括包含网结构件的可展开闭塞装置,所述网结构件具有:用于血管内递送至动脉瘤的低轮廓状态;和展开状态,在展开状态下,网状物构造成定位在动脉瘤的内腔内。本文所用的术语“网状物(mesh)”或“网结构件”可以是指支架、编织物、栅格(lattice)、织造物、激光切割片和/或任何其他合适的多孔结构。在一些实施方式中,闭塞装置包括具有两个或更多个网状部分的网结构件(meshstructure),所述两个或更多个网状物部分具有不同的形状和/或构造。当网状部分一起定位在动脉瘤内时,网状部分彼此互补以使网状物稳定和/或锚固在动脉瘤内、填充动脉瘤内空间、和/或对动脉瘤的颈部进行密封以防止或减少血液从中流过。

例如,根据下文所述各个方面对本技术进行阐释。为了方便,本技术多个方面的多个实例被描述为编号的条款(1、2、3等)。提供这些条款作为实例,但是其并不对本技术进行限制。应注意任意从属条款能够以任意组合进行组合,并且置于相应的独立条款中,例如,条款[1、17和31]。其他条款可以类似的方式呈现。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柯惠有限合伙公司,未经柯惠有限合伙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5489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