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过滤器装置和包括这种类型的过滤器装置的固定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56214.7 | 申请日: | 2018-08-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50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4-21 |
发明(设计)人: | 克劳斯·施密特 | 申请(专利权)人: | 蒂森克虏伯比尔斯坦有限公司;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00 | 分类号: | B01D46/00;F16F9/32;F16F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亿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8 | 代理人: | 柳春雷 |
地址: | 德国恩***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滤器 装置 包括 这种 类型 固定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减震器(40)的波纹管(30)的气流开口处使用的过滤器装置(10),该过滤器装置具有过滤器元件(50),气体、特别是空气能够通过该过滤器元件在空气流入方向(22')上流入并且能够在空气流出方向(22”)上流出,该气流开口是共用的空气流入和流出开口(20)。本发明还涉及一种装配有这种类型的过滤器装置的紧固设备、更特别是装配有所述紧固设备的紧固环(100),以将波纹管(30)紧固至减震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在减震器的波纹管的气流开口处使用的过滤器装置,并且还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3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将波纹管紧固至减震器的紧固设备。
背景技术
减震器特别用于机动车辆领域,并装配在车轮悬架与车身之间,以阻尼底盘和/或一个或多个车轮的振动,使得从而改善车辆安全性以及针对车辆使用者的行驶舒适性。在减震器运行期间,在车轮或底盘向下运动的回弹与车轮或底盘向上运动的压缩之间进行功能上的区分。在回弹期间,活塞杆在这种情况下从减震器的缸体中移出,而在压缩期间活塞杆又插回到减震器中。
为了在运行期间或当机动车辆正在被驱动时保护移入和移出缸体的活塞杆,本领域中已知减震器至少部分性地由波纹管围绕,波纹管通过上下运动而跟随活塞杆的振荡运动,使得至少基本上保护活塞杆免受环境污染。
由于波纹管的容积在活塞杆的每次上下运动期间变化,因此在波纹管处或者在波纹管与减震器的紧固区域中设置气流开口,在回弹期间,外界空气可以通过气流开口流入波纹管,然后,在压缩期间,所述空气再次从波纹管中压出,以避免波纹管中的过大的压力。
这种类型的设计的问题在于,在空气流入波纹管期间,灰尘颗粒也可能随该空气进入波纹管,然后以不希望的方式沉积在活塞杆上,这导致活塞杆的磨损。
迄今为止,该问题通过以迷宫式密封件的方式构造气流开口来解决(虽然不够好),使得任何灰尘颗粒都可以沉积在迷宫的弯曲部中而不再渗透到波纹管的主容积内。然而,这种类型的迷宫式密封件制造起来在技术上复杂,因此价格昂贵,而且此外,就其过滤作用而言,仅针对较粗的灰尘颗粒有效,而无法有效地保留较小的灰尘颗粒。此外,这种类型的迷宫式密封件的另一缺点在于,在波纹管中可能出现的任何过大的压力都不能足够快地释放,这意味着存在损坏波纹管甚至可能损坏减震器的风险。
为了解决该问题,DE 102 00 608 A1描述了使用过滤器来代替迷宫式密封件,其中,过滤器经由柔性软管连接至波纹管的空气入口,或者然而,替代地布置在位于此处的波纹管的单独的空气入口处。然而,在DE 102 00 608 A1中提出的用于保持波纹管的主容积清洁的方案的主要缺点在于,在活塞杆上下运动期间,为了使波纹管中的压力平衡,此处需要两个单独的气流开口,即,装配有或连接至过滤器元件的气流方向和波纹管的泄压所需的另一单独的空气流出方向。
本发明所处理的问题在于,通过详细说明过滤器装置以及装配有这种类型的过滤器装置的紧固设备来解决上述问题,其中,该过滤器装置可以容易且成本低廉地生产,防止对波纹管的主容积以及在波纹管中运动的活塞杆的污染,并且同时,特别是在波纹管中的压力迅速增大的情况下,有利于与环境进行可能的最畅通的空气交换。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该问题通过根据权利要求1的过滤器装置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3的紧固设备来解决。
特别地,该问题通过一种过滤器装置来解决,该过滤器装置设计并设置为在减震器的波纹管的气流开口处使用,其中,该过滤器装置包括过滤器主体,气体、特别是空气能够通过该过滤器主体在空气流入方向上流入并在空气流出方向上流出,并且其中,气流开口是共用的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开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蒂森克虏伯比尔斯坦有限公司;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未经蒂森克虏伯比尔斯坦有限公司;蒂森克虏伯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562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缸用流体回路及其设计方法
- 下一篇:控制装置、从机装置的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