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梯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56598.2 | 申请日: | 2018-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32558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尹一植 | 申请(专利权)人: | 尹一植 |
主分类号: | B66B13/24 | 分类号: | B66B13/24;B66B13/30;B66B13/06;G01V8/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锺维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9 | 代理人: | 罗银燕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防夹手用 安全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在没有反射板的情况下通过在电梯的轿厢设置光传感器来防止手夹在门与门框之间的缝隙的安全装置,即,通过仅在轿厢按1:1的对应关系设置多个发光传感器和多个受光传感器,来消除了需在建筑物的所有楼层都安装多个光传感器的非效率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梯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具体涉及如下的安全装置,即,通过在轿厢本身的前方设置光传感器而不是在电梯的轿厢门,来防止手夹在门与门框之间的缝隙。
背景技术
为使电梯门顺畅地进行开闭动作,在厅门HD与门框30之间存在间隔,在为了乘坐电梯而在等待区等待的乘客将手放在门表面的情况下,若处于未能察觉到厅门HD开启并仍将手放在门表面的状态,则将发生因手夹在门框30与厅门HD之间的缝隙而受伤的事故,这种事故非常频繁。尤其,这种夹手的安全事故有很多发生在注意力不够的儿童身上。
根据韩国国民安全处于2016年2月19日发布的统计资料,在过去10年间,共发生了319起安全事故,死伤人数达到了365名,其中,死亡人数为91名。其中,在夹手事故方面,每年发生一起需要治疗3 周以上的重大事故,向韩国消费者院申报的轻微事故在2013年达到了 79起、2014年达到了103起、2015年达到了92起。为防止这种事故,韩国电梯法将电梯门与门框之间的缝隙基准从以前的10mm改为5mm。
另一方面,除了夹手之外,异物也有可能被夹入到这种缝隙,在这种情况下,将妨碍电梯顺畅地进行开闭动作。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问题,图1示出了现有的装置,该装置在两侧门框(30)以按1:1对应的方式将多个发光传感器(LES)与多个受光传感器(LRS)设置成一列,通过向传感器连接配线来在发光传感器和受光传感器的光被阻隔时判断为发生了夹手事故,从而调节门的开闭。
在以这种方式在门框设置传感器的情况下,每层都需要进行与传感器连接的电配线。图2为示出这种配线关系的主视图。
如图所示,因为每层都需要进行与传感器连接的电配线,尤其,像高层建筑物,所需的电配线将变得非常复杂,所需费用也会增加很多,不仅如此,电配线的维护管理也存在需要大量人力的问题。
为了对此进行改善,本申请人在于2017年3月6日申请并在2017 年8月11日获得授权的专利第1769732号的“电梯的防夹手用安全装置”中,虽然通过在轿厢门侧设置传感器和反射板来解决了需在所有楼层设置装置并配线的问题,但由于在该发明中也需在电梯井内部的混凝土墙面设置反射板,因而存在作业人员需在危险的电梯井进行作业的问题,还存在需在所有楼层设置反射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现有问题而提出,其目的在于,通过去掉现有的反射板来使结构变得简单,并通过在轿厢门侧设置传感器而不是在电梯的门框,来减少需在所有楼层设置传感器和相关配线的麻烦和费用,消除设置作业的危险,实现维护管理的便利性,切实防止夹手事故的发生。
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尹一植,未经尹一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565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