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乘坐物用座椅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61014.0 | 申请日: | 2018-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0940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林昌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30 | 分类号: | B60N2/30;B60N2/07;B60N2/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0 | 代理人: | 余长江 |
地址: | 日本埼玉县朝***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乘坐 座椅 | ||
使能够在可就座状态与收纳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切换的乘坐物用座椅的构成配件的数量更少。具备了座椅靠背(1)及座椅衬垫(2)的座椅主体(Sh),其状态能够在座椅靠背(1)相对于车体地板立起并且能够使就座者就座于座椅衬垫(2)的可就座状态、座椅靠背(1)相对于车体地板倒伏并且座椅衬垫(2)配置于座椅靠背与车体地板之间的收纳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在这样的车用座椅(S)中设置有引导部(61),该引导部(61)在座椅状态为可就座状态时与座椅衬垫(2)的下部抵接并支撑座椅衬垫(2);在状态向收纳状态转换时通过与座椅主体(Sh)的一部分滑动抵接从而引导座椅靠背(1)及座椅衬垫(2)的移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乘坐物用座椅,特别涉及能够在可就座状态与收纳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切换的乘坐物用座椅,该可就座状态为座椅靠背相对于车体地板立起并且能够使就座者就座于座椅衬垫;该收纳状态为座椅靠背相对于车体地板倒伏并且座椅衬垫配置于座椅靠背与车体地板之间。
背景技术
能够在可就座状态与收纳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切换的乘坐物用座椅已经众所周知。在这样的乘坐物用座椅中存在这样一种座椅,其构成方式为,在将状态转换为收纳状态时,使座椅靠背相对于车体地板倒伏,并且将座椅衬垫配置于座椅靠背与车体地板之间。可以举出专利文献1记载的乘坐物用座椅作为其中一个例子。
专利文献1记载的乘坐物用座椅即所谓的下潜式车用座椅,具有可旋转地支持座椅靠背的支持基座、覆盖支持基座的基座盖、支撑座椅衬垫的脚部件。另外,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乘坐物用座椅中,座椅衬垫以相对于座椅靠背自由旋转的状态连结。
以上述方式构成的专利文献1记载的乘坐物用座椅处于可就座状态时,脚部件在座椅衬垫的下方位置被脚保持部件保持,该脚保持部件由大致C字形的板簧构成,座椅衬垫从下方被脚部件支持。
另一方面,专利文献1记载的乘坐物用座椅从可就座状态向收纳状态转换时,脚部件从脚保持部件分离,座椅衬垫向靠近座椅靠背的方向旋转。进而,座椅靠背向前倒,结果座椅主体被收纳于座椅前方设置的收纳空间内。
此外,当座椅主体向收纳空间移动时,座椅主体的特定部位(具体而言,为了连结座椅衬垫及座椅靠背而设置于座椅主体的侧端部的连结部件)与设置于基座盖的引导部滑动抵接。据此,座椅主体被引导部引导,同时顺畅地向收纳空间移动。专利文献1:特开2015-000624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希望减少乘坐物用座椅的座椅构成配件的数量。因此,一直在寻求以更少数量(具体而言,比具有脚部件的现有乘坐物用座椅的构成配件的数量更少)的配件来构成能够在可就座状态与收纳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切换的乘坐物用座椅。
另外,优选的是在座椅主体的下方位置(更加具体而言为座椅衬垫的下方位置)能够确保用于放置行李的空间。因此,需要一种在位于可就座状态时能够在座椅主体的下方位置确保行李放置空间的乘坐物用座椅。
因此,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得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乘坐物用座椅,该座椅能够在可就座状态与收纳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切换,并且能够以更少数量的构成配件构成。
另外,本发明的其他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在座椅主体的下方位置确保行李放置空间的乘坐物用座椅。
所述课题通过如下方式解决。根据本发明的乘坐物用座椅,具有座椅主体及引导部,该座椅主体具备座椅靠背及座椅衬垫,能够在所述座椅靠背相对于车体地板立起并且能够使就座者就座于所述座椅衬垫的可就座状态与所述座椅靠背相对于所述车体地板倒伏并且所述座椅衬垫配置于所述座椅靠背与所述车体地板之间的收纳状态之间切换状态;该引导部在所述状态为所述可就座状态时与所述座椅衬垫的下部抵接并支撑所述座椅衬垫,在所述状态向所述收纳状态转换时通过与所述座椅主体的一部分滑动抵接从而引导所述座椅靠背及所述座椅衬垫的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6101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