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传感器的车辆用外装面板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61345.4 | 申请日: | 2018-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08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堤康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G01S13/86 | 分类号: | G01S13/86;G01S13/931;G01S15/931;G01S17/87;G01S17/931;B60Q1/04;B60R16/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奉思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4 | 代理人: | 邹轶鲛;石红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传感器 车辆 用外装 面板 | ||
将在车体的不同部位设置的多个传感器的相对位置始终维持恒定,提高从车辆周边收集到的信息的精度。在车辆用外装面板的车体前表面装备的前部模块面板(11)中,用合成树脂材料将面板主体(12)一体成形,在其中央部设置前格栅部(13),在其下侧形成前保险杠部(14),在面板主体(12)的左右两端用透明树脂材料将前照灯(15)的透光罩部(16)双色成形。将摄像机内置于前照灯(15),将毫米波雷达(21)安装在标志(17),将LIDAR(22)内置于雾灯(18),将超声波传感器(23)配置在前保险杠部(14)的下缘附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装饰车体外表面的车辆用外装面板,更详细而言,涉及具有用于收集车辆周边信息的传感器的车辆用外装面板。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汽车根据驾驶员的正确的“认知-判断-操作”而安全地行驶。现有技术中,为了减少驾驶员的误认,提出了使用传感器收集车体周边的信息并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来辅助汽车的安全驾驶的各种技术。另外,近年来,也提出了使用多个传感器来降低对驾驶员的依赖性,提高自动驾驶时的安全性的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物体检测装置”被构成为:将雷达发送接收部设置在车体前表面的前格栅部,并且将摄像机和信息处理部安装在车室内的室内后视镜部,将雷达发送接收部与信息处理部之间用传输线连接,根据雷达和摄像机收集到的信息,信息处理部检测周边物体相对于车体的距离或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9968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欲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根据现有技术,由于雷达、摄像机等多个传感器设置在车体上的不同部位,因此存在如下问题:例如伴随着车体的振动、变形,如果前格栅部与室内后视镜部的相对位置改变,则基于2个传感器的输出信号的距离或位置的测量结果发生变动,对前照灯的光轴、制动器的启动定时等的控制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用外装面板,其能够将在车体的不同部位设置的多个传感器的相对位置始终维持恒定,从而提高从车辆周边收集到的信息的精度。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装饰车体外表面的车辆用外装面板。该外装面板具有由合成树脂材料一体成形的面板主体。而且,在面板主体的不同部位配设用于收集车体周边的信息的第1传感器和第2传感器。
本发明的车辆用外装面板未被限定在车体外表面的特定位置。例如,能够应用于将车体的前表面、后表面、左右两侧表面、上表面、底面各自的一部分区域或者整个区域覆盖的外装面板。外装面板的面板主体通过将熔融合成树脂材料向一组成形模的型腔内注射,从而能够将整体一体地成形。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在面板主体的两端部固定安装有用于对车辆周边进行照明的车辆用灯具。在车辆用灯具的安装中,例如,能够在面板主体的两端部用透明合成树脂材料将车辆用灯具的透光罩部双色成形,将车辆用灯具的主体部和光源单元组装在该透明部分。另外,也可以将车辆用灯具的主体部一体成形在面板主体的两端部,将光源单元和透光罩部组装在主体部。或者,也可以在与面板主体的两端部一体成形的灯具安装部组装主体部和光源单元。
在本发明的若干个实施方式中,在车辆用灯具内置有电子控制装置(ECU),从而能够对多个传感器收集到的信息进行迅速处理。作为ECU的控制对象,可以示例车辆的加减速装置、制动装置、显示装置、报警器、车辆用灯具等。在优选实施方式中,构成为搭载于车辆用灯具的灯具ECU根据第1和第2传感器收集到的信息来控制车辆用灯具的点亮/熄灭、亮度、光轴的朝向等光输出。另外,构成为使用车辆用灯具在路面上进行描绘,或者同时在搭载的显示器上进行提醒行人注意的信息显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613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