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形极限的评价方法、破裂预测方法及冲压模具的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61927.2 | 申请日: | 2018-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638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藤井健斗;藤井祐辅;山崎雄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1D37/20 | 分类号: | B21D37/20;B21D5/01;B21D22/00;G01N3/28;G06F30/17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赵晶;李范烈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变形 极限 评价 方法 破裂 预测 冲压 模具 设计 | ||
1.一种变形极限的评价方法,评价通过冲压成形使剪切加工后的金属板变形时的上述金属板的剪切加工面处的变形极限,上述变形极限的评价方法的特征在于,
利用根据两个表面应力分布的梯度而求出的指标值来评价变形极限,上述两个表面应力分布的梯度为通过上述冲压成形而在上述金属板的剪切加工面附近产生的应力分布中的、评价位置处的板厚方向上的表面应力分布的梯度和远离剪切加工面的方向上的表面应力分布的梯度,
上述冲压成形是包含弯曲变形并利用该弯曲变形形成朝向远离上述剪切加工面的方向的弯曲棱线的冲压成形,
远离上述剪切加工面的方向上的表面应力分布的梯度是金属板的弯曲外侧表面的与弯曲棱线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表面应力分布的梯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形极限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朝向远离上述剪切加工面的方向的弯曲棱线记载为第一弯曲棱线时,
在评价与上述第一弯曲棱线平行的方向上的表面应力分布的梯度的范围内存在与上述第一弯曲棱线不同的其他的1个以上的弯曲棱线的情况下,在直至小于与上述第一弯曲棱线平行的方向和上述其他的弯曲棱线的交点中的与上述剪切加工面最接近的交点为止的距离内算出上述表面应力分布的梯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形极限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评价位置处的上述指标值与剪切加工面处的变形极限应变之间的关系,评价剪切加工面处的变形极限。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形极限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指标值是上述两个表面应力分布的梯度的均方根。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形极限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指标值是上述两个表面应力分布的梯度之和。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形极限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通过成形模拟来算出板厚方向和远离剪切加工面的方向的两个表面应变,根据算出的各表面应变来求出上述两个表面应力分布的梯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形极限的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上述评价位置设为推定为在端面的变形时产生裂纹的位置。
8.一种破裂预测方法,预测通过冲压成形使剪切加工后的金属板变形时的破裂的有无,上述破裂预测方法的特征在于,
预先求出指标值与剪切加工面处的极限应变的关系,该指标值以两个表面应力分布的梯度为变量,上述两个表面应力分布的梯度为通过上述冲压成形而在上述金属板的剪切加工面附近产生的应力分布中的板厚方向上的表面应力分布的梯度和远离剪切加工面的方向上的表面应力分布的梯度,
根据上述关系和由评价位置处的上述两个表面应力分布的梯度求出的指标值,来预测剪切加工面处的破裂,
上述冲压成形是包含弯曲变形并利用该弯曲变形形成朝向远离上述剪切加工面的方向的弯曲棱线的冲压成形,
远离上述剪切加工面的方向上的表面应力分布的梯度是金属板的弯曲外侧表面的与弯曲棱线的方向平行的方向上的表面应力分布的梯度。
9.一种冲压模具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使用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变形极限的评价方法或权利要求8所述的破裂预测方法,来设计抑制了金属板端面处的破裂的产生的冲压模具的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未经杰富意钢铁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6192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