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取向剂、液晶取向膜及使用其的液晶表示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62797.4 | 申请日: | 201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333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发明(设计)人: | 国见奈穗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产化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F1/1337 | 分类号: | G02F1/1337 |
代理公司: | 北京林达刘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77 | 代理人: | 刘新宇;李茂家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 取向 使用 表示 元件 | ||
提供一种具有能够稳定生成取向控制能力的宽光照射量范围,能够高效获得高品质的液晶取向膜的液晶取向剂。一种液晶取向剂,其特征在于,含有下述(A)成分和(B)成分。(A)成分:属于聚酰亚胺前体等的聚合物(A),所述聚酰亚胺前体包含下述式(1)所示的重复单元,X的20~100摩尔%为式(2)所示的结构,Y的20~100摩尔%为下述式(3)所示的结构。(B)成分:属于聚酰亚胺前体等的聚合物(B),所述聚酰亚胺前体包含下述式(1)所示的重复单元,X的20~100摩尔%为式(2)所示的结构,Y的65~100摩尔%为下述式(4)或式(5)所示的结构,且所述聚酰亚胺前体不包含或以小于20摩尔%的比例包含Y为下述式(3)所示的结构的重复单元。(式中,R1等的定义如说明书所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取向剂、液晶取向膜及使用其的液晶表示元件。
背景技术
用于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等的液晶表示元件中,通常在元件内设置有用于控制液晶的排列状态的液晶取向膜。对于液晶取向膜而言,除了使液晶沿着平行于基板的方向等固定方向取向这一作用之外,有时还要求对液晶的预倾角进行控制的作用。这种液晶取向膜的控制液晶取向的能力(取向控制能力)通过对构成液晶取向膜的有机膜进行取向处理而被赋予。
以往,工业上普及的取向处理方法是,针对形成于电极基板上的聚酰亚胺系等有机覆膜的表面,用棉花、尼龙、聚酯等的布沿着一个方向摩擦,即所谓的刷磨处理。但是,刷磨处理中,由于有机覆膜和布相互物理摩擦,因此在形成的取向膜的表面上产生刨花,这可能导致表示元件中产生缺陷。
作为刷磨处理的替代方法,已知通过照射偏振紫外线来赋予液晶取向能力的光取向法。光取向法作为液晶表示元件的取向处理方法,与以往工业上一直使用的刷磨法相比,由于不需要刷磨工序本身,因此具有很大的优点。并且,与通过刷磨使取向控制能力基本固定的刷磨方法相比,光取向法可以改变偏振光的照射量从而控制取向控制能力。
例如,专利文献1中,作为对光取向法下的曝光具有高灵敏度的液晶取向膜,提出了一种包含由特定的环丁烷四羧酸二酐衍生物和芳香族二胺制备的聚酰亚胺前体以及聚酰亚胺的、对曝光具有高灵敏度的取向控制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81527号公报
发明内容
以往,通过光取向法进行聚酰亚胺前体、聚酰亚胺等有机覆膜的取向处理时,根据本发明人的见解,光取向的效果对所使用的光的照射量敏感,并且需要在相对狭窄的范围内的最佳照射量。已确定存在如下问题:如果照射量偏离最佳范围,则部分或者全部液晶取向膜中的取向不完全,有时无法实现液晶的稳定取向。
并且获得了如下见解:特别是通过光取向法处理大尺寸的面板时,难以进行将光照射量控制均匀的光取向照射,结果难以通过光取向法进行稳定的取向处理。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扩大能够获得良好的取向控制能力的光照射量的范围(以下也称为最佳照射量裕度),通过提供较宽的照射量裕度,提供特别是大尺寸面板的情况下也能够获得品质好且稳定的取向能力的液晶取向剂。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晶取向剂,其具有较宽的光照射量的范围从而稳定地产生取向控制能力,能够高效地获得高品质的液晶取向膜。
本发明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通过使用组合含有2种以上的特定的聚酰亚胺前体或该聚酰亚胺前体的酰亚胺化物即聚酰亚胺,扩大能够获得良好的取向控制能力的最佳照射量裕度,并基于此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从而完成了本发明。
基于上述见解的本发明的主旨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产化学株式会社,未经日产化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627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