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63675.7 | 申请日: | 2018-10-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64796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山下惠辅;山上慎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洋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50/593 | 分类号: | H01M50/593;H01M50/531;H01M10/0587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高颖 |
地址: | 日本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电 二次 电池 | ||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即使在对电池施加强的冲击的情况下,也难以引起因内部短路导致的起火、冒烟等,耐冲击性卓越。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在正极集电体(30)的长边方向的中间部形成有露出部(32A)、(32B)的正极(11);与露出部(32A)接合的正极接头(20);覆盖露出部(32A)地贴附于正极(11)的绝缘带(40);和覆盖露出部(32B)地贴附于正极(11)的绝缘带(41)。绝缘带(40)、(41)以宽度方向的一端(40a)、(41a)彼此以及宽度方向的另一端(40b)、(41b)彼此的至少一方在正极(11)的厚度方向上不重叠的状态贴附于正极(11)。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过去已知如下结构:在具备卷绕型的电极体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在构成电极体的带状的电极的长边方向的中间部形成使集电体的表面露出的露出部,集电用的接头与该露出部连接。另外,由于在露出部不存在复合材料层而露出有电阻低的集电体,因此若在露出部发生内部短路,就会在短路部位流过大电流,从而发热量变多。因此,在电极贴附覆盖露出部的绝缘带(例如参考专利文献1)。由于露出部在电极的两面在电极的厚度方向上重叠地形成,因此绝缘带贴附在电极的两面。由于电极接头以及集电体的露出部在电池充放电时易于因施加高的负载而成为高温,因此对绝缘带要求某种程度的厚度和耐热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1-1352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中,要求在对电池施加强的冲击的情况下,也不会出现由内部短路引起的起火、冒烟等。作为对电池施加冲击时的短路的要因之一,能举出覆盖露出部的绝缘带。具体地,可设想以下情况:由于绝缘带的厚度,在带的端所抵接的部分,隔板断裂,发生短路。另外,虽然也考虑通过提高包装罐、隔板等的强度来提高电池的耐冲击性,但相关的手段会影响到电池容量,因此很难兼顾今后进一步的高容量化。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一方案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具备由正极以及负极隔着隔板卷绕而成的电极体,所述正极以及所述负极中的至少一方电极具有带状的集电体、形成于所述集电体的两面的复合材料层、以及将所述集电体的两面露出的一对露出部,在所述一对露出部中的一方露出部接合所述电极接头,覆盖所述一对露出部中的一方露出部地将第1绝缘带贴附于所述电极,覆盖所述一对露出部中的另一方露出部地将第2绝缘带贴附于所述电极,所述第1绝缘带以及所述第2绝缘带配置成,沿着所述电极的长边方向的至少一个方向侧的一端彼此不在所述电极的厚度方向上重叠。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一方案,能提供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即使在对电池施加强的冲击的情况下,也难以引起因内部短路导致的起火、冒烟等,耐冲击性卓越。
附图说明
图1是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纵向截面图。
图2是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非水电解质二次电池的横向截面图。
图3是作为实施方式的一例的正极的主视图。
图4是放大表示作为实施方式的其他一例的正极的露出部及其附近的主视图(正极接头的图示省略)。
图5是放大表示作为实施方式的其他一例的正极的露出部及其附近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洋电机株式会社,未经三洋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636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