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极性全固体电池及电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63776.4 | 申请日: | 2018-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492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8 |
发明(设计)人: | 吉冈充;坂东贤一;伊藤彰佑;高野良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
主分类号: | H01M10/0562 | 分类号: | H01M10/0562;H01M4/13;H01M4/131;H01M4/136;H01M4/48;H01M4/485;H01M4/58;H01M10/052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赵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极性 固体 电池 电子设备 | ||
提供一种高容量的无极性全固体电池。无极性全固体电池(1)包括第一电极(11)、第二电极(12)和固体电解质层(13)。固体电解质层(13)设置在第一电极(11)与第二电极(12)之间。第一电极(11)及第二电极(12)分别包含第一活性物质和至少一种负极活性物质。第一活性物质既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发挥功能也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发挥功能。第一活性物质是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发挥功能时的比容量比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发挥功能时的比容量大的活性物质。在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各自中,第一活性物质相对于活性物质总量的比例大于50质量%且小于100质量%。各活性物质的质量在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中相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全固体电池及具备全固体电池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正极和负极之间没有区别的无极性全固体电池(以下,有时称为“无极性全固体电池”。)(例如,专利文献1等)。具体而言,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第一及第二电极层两者包含Li2MnO3作为活性物质的无极性全固体电池。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216235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7-25816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使用Li2MnO3作为活性物质时,难以实现高容量的全固体电池。为了实现高容量的全固体电池,考虑使用活性物质的比容量(每单位活性物质重量的容量、与从活性物质脱嵌和嵌入的锂离子的数量相应的电量(Ah/g))高于Li2MnO3的活性物质。作为比容量高于Li2MnO3的活性物质,例如可列举Li3V2(PO4)3等。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将具有NASICON型结构的Li3V2(PO4)3共用地用作正极活性物质及负极活性物质的全固体电池。然而,Li3V2(PO4)3在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发挥功能时的比容量与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发挥功能时的比容量大不相同。因此,在仅将Li3V2(PO4)3共用地用作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时,难以实现在正极和负极之间没有区别的无极性全固体电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高容量的无极性全固体电池。
本发明涉及的无极性全固体电池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和固体电解质层。固体电解质层设置在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分别包含第一活性物质和至少一种负极活性物质。第一活性物质既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发挥功能也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发挥功能。第一活性物质是作为正极活性物质发挥功能时的比容量比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发挥功能时的比容量大的活性物质。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各自中,第一活性物质相对于活性物质总量的比例大于50质量%且小于100质量%。各活性物质的质量在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中相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无极性全固体电池的示意性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实施本发明的优选方式的一例进行说明。但是,下述实施方式只是例示。本发明不限于下述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未经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637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诊断和治疗套件
- 下一篇:针对时隙格式指示符的灵活的监测周期的方法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