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车的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膝部气囊模块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64485.7 | 申请日: | 2018-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30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维尔纳·弗莱斯勒;丹尼尔·伊利亚 | 申请(专利权)人: | ZF汽车德国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1/201 | 分类号: | B60R21/201;B60R21/206;B60R21/217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王瑞朋;卫娟 |
地址: | 德国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 车辆 乘员 约束 系统 膝部 气囊 模块 | ||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的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膝部气囊单元(10)。膝部气囊单元(10)包括气囊模块(12),该气囊模块具有模块保持器(14)、气体发生器(16)、气囊和至少部分地包围处于未触发状态中的气体发生器(16)和气囊的非自稳定的柔性的模块壳体(18),其中,气体发生器(16)、气囊和柔性的模块壳体(18)紧固在模块保持器(14)上。此外设置有构成模块护罩的、在膝部气囊单元的安装状态中限定外侧的封盖(20),该封盖与气囊模块(12)连接。另外还存在从模块保持器(14)出发的边缘侧的防止封盖(20)下降的固定件(26)。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有气囊模块的机动车的车辆乘员约束系统的膝部气囊单元,所述气囊模块具有模块保持器、气体发生器、气囊和至少部分地包围处于未触发状态的气体发生器和气囊的非自稳定的柔性的模块壳体,其中,气体发生器、气囊和柔性的模块壳体紧固在模块保持器上。
背景技术
这种非自稳定的柔性的模块壳体在许多情况下已经替换了由塑料或金属制成的模块壳体,以便为附属的膝部气囊单元产生重量优势。
此外,模块保持器经常用于在气囊被触发时支承和定位气囊。然后在模块保持器上设置相应的功能面,使得该模块保持器可以吸收在气囊被触发时产生的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进一步改进这种膝部气囊单元。在此特别应实现除了轻重量以外还具有高使用寿命的膝部气囊单元。另外还应考虑到,膝部气囊单元在其使用寿命期间承受不同的力、例如重力、例如在其中安装有膝部气囊单元的机动车运行中的振动以及温度波动。
所述目的通过开头提到类型的膝部气囊单元得以实现,其中设置有构成模块护罩的、在膝部气囊单元的安装状态中限定外侧的封盖,该封盖与气囊模块连接,并且其中还存在防止封盖下降的、从模块保持器出发的边缘侧的固定件。该固定件因此作为位置固定件起作用。该固定件通过以下方式可以是直接的,即,例如将封盖与模块保持器连接。替代地,该固定件通过以下方式可以是间接的,即,例如将封盖经由中间元件与模块保持器连接。这样的中间元件可以是模块壳体。所述固定件在此可以作为整体作用到封盖上或作用到封盖的部分或区段上。替代地,所述固定件也可以在封盖不与气囊模块的其它元件连接的情况下起作用。在所有情况下,所述固定件也可以抵抗封盖的形变、特别是弯曲。因此确保了:即使作用在其上有力、振动和温度,封盖也可靠地保持在其预设位置中。由此,附属的膝部气囊单元在高使用寿命上可靠地起作用。这整体上适于膝部气囊单元并且特别适于设置在封盖上或封盖中的闸板,该闸板在气囊被触发时打开。通过根据本发明的固定件,该闸板总是平稳且可靠地打开。由此提高了装备有这种膝部气囊单元的车辆的乘员的安全性。
优选地,模块壳体由织物制成。在此,模块壳体优选在气囊被触发时也基本上就地保持。模块壳体在重量上是轻的。此外,它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以便在气囊的未触发状态中保持该气囊的高使用寿命。
封盖可以具有长形形状,并且需固定的端部区段可以位于对立的纵向边缘上。此外,两个端部区段都可以被固定。封盖的具有长形形状的端部区段在作用力和温度以及出现的振动方面特别易受影响。就这方面来说,即使在不利的环境条件下,长形封盖也可以以此方式牢固地在其位置中保持超过数年。由此进一步改善了车辆乘员的安全性。
根据一种实施方式,封盖具有前壁和从其出发的侧边缘,该前壁具有膝部气囊单元的在安装状态中朝向相应车辆座椅或者说车辆乘员的外侧。在此,膝部气囊单元作为整体例如可以设置在仪表板中。用于覆盖或掩盖膝部气囊单元的后续步骤是不需要的。膝部气囊单元因此可以简单地装配。
有利地,至少一个固定件由模块保持器构成,并且封盖的要固定的区段与模块保持器连接。封盖因此紧固在模块保持器上。由此对于固定件不需要附加的构件。已经存在的模块保持器承担这项任务。膝部气囊单元的结构因此简单。此外,膝部气囊单元的重量相对较轻,这是因为其仅由少量部件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ZF汽车德国有限责任公司,未经ZF汽车德国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644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