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用非电气配线构件的固定结构及固定用构件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64800.6 | 申请日: | 2018-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1830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9 |
发明(设计)人: | 水野芳正;池田茂树;中野悠;西村哲也;水下昌树;辻村隆秀;正田隆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R13/02 | 分类号: | B60R13/02;B60H1/00;F16B15/00;F16B19/00;F16B5/00 |
代理公司: | 中原信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19 | 代理人: | 赵晶;李范烈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电气 构件 固定 结构 | ||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对于形成夹紧件孔而进行夹紧件固定的情况不适当的安装对象,也能够简易地固定车辆用非电气配线构件的技术。车辆用非电气配线构件的固定结构具备:板状构件,包括第一层和比所述第一层软的第二层;车辆用非电气配线构件,与板状构件一起搭载于车辆;及固定用构件,安装于所述车辆用非电气配线构件,将所述车辆用非电气配线构件固定于所述板状构件。所述固定用构件具备:贯通卡定片,形成为能够贯通所述第一层并在贯通的状态下卡定;限制片,与所述贯通卡定片隔开间隔地设置而限制所述贯通卡定片穿透所述板状构件的表面的情况;及柱部,将所述贯通卡定片与所述限制片连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将车辆用非电气配线构件向安装对象固定的技术。
背景技术
例如,专利文献1记载了将搭载于车辆的构件即管道、防音片等非电气配线构件向安装对象固定的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在将管道向车顶内衬(也称为顶篷内衬、车顶内饰等)固定的情况下,通过粘着胶带或热熔等的粘接剂进行固定,在向不是车顶内衬的构件(上边梁、顶盖弧拱等)固定的情况下,通过夹子(也称为夹紧件等)等机械式地固定的技术。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511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此,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在将管道向车顶内衬固定的情况下不使用夹紧件的理由,可考虑例如以下那样的情况。即,在使用了夹紧件的固定的情况下,需要在安装对象上形成夹紧件固定用的孔。然而,在如车顶内衬等那样向室内露出的构件的情况下,如果在该构件上形成夹紧件固定用的孔并向该孔插入卡定夹紧件,则上述夹紧件可能会向室内露出。这样,根据安装对象的不同,适用形成夹紧件固定用的孔而将夹紧件固定的技术也有时会不适当。
另一方面,在对于车顶内衬利用粘着胶带或热熔等的粘接剂进行固定的方法的情况下,作业工时有可能会增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对于形成夹紧件孔而进行夹紧件固定的情况不适当的安装对象,也能够简易地固定车辆用非电气配线构件的技术。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第一形态的车辆用非电气配线构件的固定结构具备:板状构件,包括第一层和层叠于所述第一层的第一主面侧且比所述第一层软的第二层,所述板状构件内装于车辆;车辆用非电气配线构件,固定于所述板状构件,与所述板状构件一起搭载于车辆;及固定用构件,安装于所述车辆用非电气配线构件,将所述车辆用非电气配线构件固定于所述板状构件,所述固定用构件具备:贯通卡定片,形成为前端部能够从与所述第一主面相反的一侧的第二主面侧贯通所述第一层并在贯通的状态下卡定于所述第一主面侧;限制片,与所述贯通卡定片隔开间隔地设置而限制所述贯通卡定片穿透所述板状构件的表面的情况;及柱部,将所述贯通卡定片与所述限制片连结。
第二形态的车辆用非电气配线构件的固定结构以第一形态的车辆用非电气配线构件的固定结构为基础,其中,所述板状构件还包括层叠于所述第二层的与所述第一层侧相反的一侧且比所述第二层硬的第三层。
第三形态的车辆用非电气配线构件的固定结构以第一或第二形态的车辆用非电气配线构件的固定结构为基础,其中,所述车辆用非电气配线构件包括空调用的管道。
第四形态的车辆用非电气配线构件的固定结构以第一至第三中任一形态的车辆用非电气配线构件的固定结构为基础,其中,所述车辆用非电气配线构件包括层叠于所述板状构件的功能性片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6480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