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端子电线及线束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65628.6 | 申请日: | 2018-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49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8 |
发明(设计)人: | 山下卓也;中村哲也;山野能章;伊藤贵章;小野纯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R4/70 | 分类号: | H01R4/70;H01B7/00;H01R4/18;H01R4/62 |
代理公司: | 上海和跃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9 | 代理人: | 尹洪波 |
地址: | 日本国三重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子 电线 | ||
提供一种带端子电线及线束,即使减小构成树脂包覆部的树脂材料的厚度,也容易确保高防蚀性能,所述树脂包覆部将端子零件与电线导体之间的电连接部包覆。设为如下带端子电线(1):端子零件(5)和用绝缘包覆层(4)将导体的外周包覆的电线(2)在电连接部电连接,具有由树脂材料构成并将电连接部包覆的树脂包覆部(7),其中,树脂包覆部(7)具有第一包覆层(8)和第二包覆层(9),第一包覆层(8)与端子零件(5)的表面接触地设置于将端子零件(5)的至少一部分包覆的区域,第二包覆层(9)将第一包覆层(8)的至少一部分包覆,第一包覆层(8)具有凹部,凹部由第二包覆层(9)包覆。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端子电线及线束,进一步详细地讲,涉及在导体和端子零件的电连接部具有防蚀用的树脂包覆部的带端子电线及使用该带端子电线的线束。
背景技术
在布设于汽车等车辆的电线的末端,在导体连接有端子零件。在端子零件和电线的导体电连接的电连接部,要求防止腐蚀。特别是不同的金属材料在电连接部接触的情况下,有可能发生异种金属间腐蚀。在使用于车辆的电线中,以车辆的轻量化等为目的,有时导体的材料使用铝、铝合金。另一方面,多数情况下端子零件的材料使用铜、铜合金,并在其表面利用锡等施加电镀。在该情况下,在铝系金属与铜系金属或者锡镀层接触的电连接部,异种金属间腐蚀容易成为问题。因此,要求使电连接部可靠地防蚀。
为了进行电连接部的防蚀而将电连接部用树脂材料包覆为公知的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连接端子装置:其具备防水部,防水部一并覆盖将电线与连接端子零件连接的电线连接部和电线,在电线连接部的一面侧具有预定厚度。专利文献1的防水部由树脂模塑部或者管构成,并包覆电连接部整体而形成为筒状。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在形成将端子与电线末端的连接部位包围的树脂包覆部时,利用在端子的连接部以外的部位形成的突出片使端子相对于模具定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29744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8184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带端子电线中,如专利文献1记载的那样,当将端子零件与电线导体之间的电连接部的整个区域用树脂材料包覆时,能够有效地防止电连接部的腐蚀。另一方面,带端子电线一般以将端子零件的部分插入到树脂制的连接器壳体的状态供使用,但是在连接器壳体中,从小型化的观点出发,将端子零件插入的腔的尺寸仅被设置成具有端子零件及连接器壳体的制造公差的范围程度的余裕,且在端子零件与连接器壳体之间大致没有间隙的情况也较多。当要将在电连接部设置有树脂包覆部的带端子电线的端子零件插入到没有设想将设置有那样的树脂包覆部的带端子电线插入的以往的一般的连接器壳体中时,由于构成树脂包覆部的树脂材料的厚度,插入变得显著困难或者不能进行。虽然也能够使用与树脂包覆部的尺寸对应地另外设计的连接器壳体,但是在该情况下,由于树脂包覆部的厚度,连接器壳体整体会大型化。特别是在如专利文献1的防水部那样,树脂包覆部以具有预定厚度的筒的形态设置的情况下,那些问题变得特别显著。
因此,要求将带端子电线的包覆电连接部的树脂包覆部形成得薄。为了利用薄的树脂包覆部确实地包覆需要防蚀的部位,在通过使用模具的注射成型形成树脂包覆部时,在模具与带端子电线之间进行高精度的定位变得重要。如专利文献2记载的那样,虽然能够利用设置于端子零件的突出片进行端子零件相对于模具的定位,但是该方法不能适用于端子零件不具有合适的突出片的情况。另外,由于难以向突出片和模具接触的部位供给树脂材料,因此在需要树脂材料的防蚀的部位或者其附近设置有突出片的情况下,难以达成充分的防蚀性能。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如下带端子电线及线束:在端子零件与电线导体之间的电连接部由树脂包覆部包覆的带端子电线及线束中,即使将构成树脂包覆部的树脂材料的厚度减小,也容易确保高防蚀性能。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住友电装株式会社;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656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患者监测系统及相关推荐方法
- 下一篇:用于微型扬声器膜片的阻尼粘合剂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