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极耳引线用膜、以及采用该极耳引线用膜的极耳引线有效
申请号: | 201880067242.9 | 申请日: | 2018-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795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大山正道;大泽龙太郎;丸冈由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仓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M50/172 | 分类号: | H01M50/172;B32B27/20;B32B27/32;H01G11/06;H01G11/74;H01G11/78;H01G11/8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赵曦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线 以及 采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极耳引线用膜、以及采用了该极耳引线用膜的极耳引线。本发明提供防止由于氟化氢的影响而导致金属端子与极耳引线用膜之间的粘接力降低的极耳引线用膜,该极耳引线用膜不会污染极耳引线的制造生产线、锂电池等的制造生产线。该极耳引线用膜其特征在于,依次具备:将酸改性聚烯烃系树脂作为主要成分的表面层(A);包含与氟化氢反应的无机填充剂和聚烯烃系树脂,所述与氟化氢反应的无机填充剂及/或所述聚烯烃系树脂为主要成分的芯层(B);以及将酸改性聚烯烃系树脂及/或聚烯烃系树脂作为主要成分的表面层(C),其中,所述表面层(A)中的无机填充剂的含量和所述表面层(C)中的无机填充剂的含量分别为0~10重量%,所述极耳引线用膜含有9.0重量%以上的与氟化氢反应的无机填充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将层压膜作为外包装材料的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容器等中,热熔接于极耳引线(tab lead)的极耳引线用膜,该极耳引线用于从内部引出电力。此外,涉及采用了该极耳引线用膜的极耳引线。
背景技术
近年来,作为笔记本电脑、便携式电话机等电子设备的电源、或混合动力车、电动车等的电池等,采用了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容器(下面,仅简称为“锂电池等”)。这些锂电池等中的很多是如下所述地形成的:将聚烯烃等构成的密封层等层叠于铝箔等的金属箔而成的层压膜作为外包装材料,在该外包装材料的内部封入正极、负极、隔板以及非水电解质等,进而安装用于电连接锂电池等的内部与外部的极耳引线。
专利文献1提出了如下所述的方案:为了防止由于水的渗透而产生的氟化氢(氢氟酸)导致金属端子(引线)腐蚀、极耳引线用膜(引线的绝缘材料)剥落,对该极耳引线用膜附加捕获酸的功能。具体而言,提出了将树脂组合物用作极耳引线用膜的方案,该树脂组合物将热塑性树脂100重量份、以及从羧酸金属盐、金属氧化物、水滑石中选择的一种或多种合计20重量份以上且100重量份以下作为主体。
但是,这里公开的极耳引线用膜是单层的膜,在膜表面存在大量的填充剂(羧酸金属盐、金属氧化物、水滑石等)。因此,存在填充剂从膜表面脱落,污染极耳引线的制造生产线、锂电池等的制造生产线的担忧。
此外,如果在膜表面存在很多该填充剂,还会有金属端子与极耳引线用膜的粘接力降低的问题。通常情况下,极耳引线用膜是通过热封热熔接于金属端子,但是,所述填充剂即使在热封温度(通常为150~250℃)也不会熔融,不与金属端子热熔接。
专利文献2也是解决由于氟化氢导致金属端子(引线端子)腐蚀、金属端子与极耳引线用膜(端子粘接用带)之间的粘接力降低的问题的发明。
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如下所述的方案:使极耳引线用膜成为三层构成,将含有无机填充剂的层作为中间层,在该中间层的一方设置与金属端子的粘接性良好的树脂层,在另一方设置与外包装材料的粘接性良好的树脂层。
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三层构成的极耳引线用膜,由于膜表面不存在无机填充剂,因此,不会污染极耳引线的制造生产线、锂电池等的制造生产线。但是,即便是该三层构成的极耳引线用膜,也存在由于金属端子的种类而与端子的粘接力低的情况。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54087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120390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防止由于氟化氢的影响而导致金属端子与极耳引线用膜之间的粘接力降低的极耳引线用膜,该极耳引线用膜不会污染极耳引线的制造生产线、锂电池等的制造生产线,而且不会由于金属端子的种类而导致与端子的粘接性降低。并且,还以提供采用了该极耳引线用膜的极耳引线为技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仓工业株式会社,未经大仓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672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针片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自动化交通工具所用的可变范围和帧频雷达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