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雷击抑制型避雷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68396.X | 申请日: | 2018-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2478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05 |
发明(设计)人: | 松本敏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落雷抑制系统 |
主分类号: | H05F3/04 | 分类号: | H05F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卜劲鸿 |
地址: | 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西区未***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雷击 抑制 避雷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雷击抑制型避雷装置,其能够尽可能简化伴随设置的施工性,并且容易使抑制雷击所需的负电荷量增加。一种抑制对建筑物(A)的雷击的雷击抑制型避雷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雷击抑制型避雷装置(1)由带电体(B)和电容器(2)构成,该带电体(B)以电绝缘状态设在建筑物的顶部,由导电性材料构成;该电容器(2)与该带电体电连接,所述电容器(2)具备:第一电极体(2a),设置于所述地面,并与该地面电连接;及第二电极体(2b),经由电绝缘层(Z)与该第一电极体对置,在与所述第一电极体之间通过电容蓄积电荷,所述第二电极体与所述带电体电连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抑制雷击来保护建筑物及设备机器等被保护体不受雷害的雷击抑制型避雷装置。
背景技术
雷击是大气中发生的放电现象,雷放电有云内放电、云间放电、云-大地间放电等。雷放电带来较大损害的是云-大地间放电(下面,称为雷击)。雷击是雷云(云底)与大地或建设在大地等上的结构物之间的电场强度非常大,其电荷达到饱和状态而破坏大气的绝缘时所产生的现象。
若详细地观察雷击现象,会发现如果是夏季发生的一般性雷击(夏季雷),则雷云成熟后,梯级先导闪电从雷云中选择大气容易放电的地方逐渐接近大地。
当梯级先导闪电距离大地一定距离时,微弱电流的迎面流注(迎面放电)从大地或建筑物(避雷针)、树木等向梯级先导闪电延伸。
当流注与梯级先导闪电耦合时,大电流(返回电流)通过该路径在雷电云和大地之间流动。
这就是雷击现象。
对于这样的雷击现象,在传统的雷击保护概念中,从不能防止雷击的观点来看,大多数方法是通过突针型避雷针(Franklin Rod)接收雷击而将雷击引导至大地。
对此,本发明人等为了通过尽可能抑制雷击的发生来保护被保护体而提出了专利文献1所示的雷击抑制型避雷装置。
该雷击抑制型避雷装置是一种具有夹着绝缘体配置的上电极体及下电极体且仅将下电极体接地而构成的装置。
而且,例如当云底分布着负电荷的雷云接近时,则与其相反的电荷(正电荷)分布在大地的表面,在接地的下电极体上也聚集有正电荷。
于是,经由绝缘体配置的上电极体在电容器的作用下带有负电荷。
通过该作用,使避雷装置及其周边不易产生迎面流注,从而抑制雷击的产生。
现有技术文件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83933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想要解决的课题
根据上述本发明人等之前提出的方案,能够在以避雷装置为中心的圆形保护区域内抑制雷击。
但是,为了有效地形成上述保护区域,必须将所述避雷装置作为新的设备设置在所述被保护体的顶部。
此外,为了提高上述雷击抑制效果,需要增大由所述避雷装置形成的负电荷量。
为此,必须增大所述避雷装置的电容器的容量,从而导致所述避雷装置大型化。此外,由于必须将该大型化的避雷装置设置在所述被保护体的高处,所以可想而知,其的设置作业将会变复杂。
本发明想要解决上述之前提出的方案中的遗留问题,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雷击抑制型避雷装置,能够尽可能简化伴随设置的高空作业,从而提高施工性,并且容易使抑制雷击所需的负电荷量增加。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落雷抑制系统,未经株式会社落雷抑制系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683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多设备连接器的管腔内医学系统
- 下一篇:接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