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乘用插秧机在审
申请号: | 201880068762.1 | 申请日: | 2018-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13438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大前健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洋马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A01C11/00 | 分类号: | A01C11/00;A01C15/00;A01C15/04;A01M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培超;刘晓岑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秧机 | ||
能良好地进行由第1粉粒体供给装置实施的向田地的粉粒体供给,而不招致成本高涨、车身重量增加。一种乘用插秧机,具备:秧苗插植装置(3),其连结于行驶车身(1)的后部;以及第1粉粒体供给装置(6),其连结于秧苗插植装置(3)的后部,秧苗插植装置(3)具有:载苗台(15),其载置有毯状秧苗;以及插植机构(19),其从毯状秧苗抓取规定量的秧苗并将该秧苗插值至田地,第1粉粒体供给装置(6)具有:第1料斗,其贮存有第1粉粒体;第1送出机构,其从第1料斗将规定量的第1粉粒体送出;第1供给管(36),其将送出的第1粉粒体向田地中的插植秧苗的横侧方位置处供给引导;以及第1鼓风机(38),其向第1供给管(36)的内部供给输送风,第1鼓风机(38)配置于比载苗台(15)靠后方的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具备秧苗插植装置和第1粉粒体供给装置的乘用插秧机。
背景技术
在上述那种乘用插秧机中,作为第1粉粒体供给装置,存在具备构成为侧状供给型的施肥装置的情况,上述侧状供给型是使贮存有粒状肥料的肥料料斗、从肥料料斗将规定量的粒状肥料送出的肥料送出部、以及供给输送风的鼓风机具备在位于比载苗台靠前方的行驶车身的后部的中置(mid mount)规格,并将从肥料送出部送出的粒状肥料通过连接于肥料送出部的肥料移送软管,向由位于载苗台的后方的插植机构插植的插植秧苗的横侧方位置处供给引导(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282584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施肥装置中,肥料移送软管对于肥料的引导距离较长,因而被肥料移送软管引导的肥料的流速在肥料移送软管的引导终端侧容易降低。因此,在肥料移送软管的引导终端侧,肥料容易附着于肥料移送软管的内表面。
另外,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施肥装置因为是侧状供给型,所以构成为使连接于肥料移送软管的引导终端部的施肥引导件利用其前侧的作槽体进入形成于田地的施肥槽。因此,供给至田地附近的肥料容易携带湿气,而容易附着于肥料移送软管的内表面、施肥引导件的内表面。
其结果是,在肥料移送软管的引导终端侧容易产生肥料堵塞。
另外,为了防止该肥料堵塞,需要采用高性能的大型的鼓风机,从而招致成本增多且车身重量增加。
发明内容
鉴于该实际情况,本发明的主要课题在于如下方面:能良好地进行由第1粉粒体供给装置实施的向田地的粉粒体供给,而不招致成本高涨、车身重量增加。
本发明的第1特征结构在于如下方面:
一种乘用插秧机中,
具备:秧苗插植装置,其连结于行驶车身的后部;以及第1粉粒体供给装置,其连结于上述秧苗插植装置的后部,
上述秧苗插植装置具有:载苗台,其载置有毯状秧苗;以及插植机构,其从上述毯状秧苗抓取规定量的秧苗并将上述秧苗插植至田地,
上述第1粉粒体供给装置具有:第1料斗,其贮存有第1粉粒体;第1送出机构,其从上述第1料斗将规定量的第1粉粒体送出;第1供给管,其将送出的第1粉粒体向田地中的插植秧苗的横侧方位置处供给引导;以及第1鼓风机,其向上述第1供给管的内部供给输送风,
上述第1鼓风机配置于比上述载苗台靠后方的位置。
根据本结构,第1粉粒体供给装置将从位于秧苗插植装置的后部的第1送出机构送出的粉粒体通过第1供给管,向由位于载苗台的后方的插植机构插植的插植秧苗的横侧方位置处供给引导。因此,基于第1供给管的粉粒体的引导距离变短,被第1供给管引导的粉粒体的流速难以降低。
另外,即使被第1供给管供给引导至插植秧苗的横侧方位置处的粉粒体带有湿气而容易附着于第1供给管的内表面,也能够利用来自位于载苗台的后方的第1鼓风机的输送风来防止该附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洋马株式会社,未经洋马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800687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